郵局正妹員工化身「日本客」拍片行銷 流利日文圈粉
▲郵局正妹員工張芷瑄化身日本旅客拍攝行銷影片。(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今年33歲的張芷瑄,曾是國小老師,進入臺北車站郵局服務4年,親切的笑容與亮麗的外型成爲櫃檯一景。上月中她參與臺北郵局拍攝一支以日本旅客視角行銷臺北景點與郵局的影片,流利的日語與自然的演出,不少網友誤以爲她是日本人,影片上線後總瀏覽量破3萬次,讓人看見郵局不只傳遞信件,也傳遞溫度。
這支沒花一毛經費製作的臺北郵局行銷影片,從企劃、編劇、導演到演員,全部由臺北郵局內部5、6名員工共同完成。
臺北郵局副理沈佛龍表示,行銷影片靈感來自日前某郵局常被狗追的外勤郵務士,曾在社羣媒體上傳自制的「人追狗」的趣味影片,不僅廣爲流傳,還有媒體報導,顯示相較於文字宣傳,影片是更好的資訊傳播方式,因此臺北郵局希望也透過拍攝影片打造郵務人員專業形象,並行銷臺北市區景點。
臺北郵局郵務科長羅閔維則提出以「問路」爲核心構想,設定女主角爲不諳中文的日本遊客,被值勤的郵務士身上「波波鴿」吊飾吸引,進而展開一段介紹臺北景點的互動故事。選擇從日本旅客的視角來呈現,羅閔維認爲,「臺灣人喜歡日本,日本人也熱愛臺灣,因此透過日本觀光客視角,發現臺北這座城市與郵局的美好。」
▲臺北郵局拍攝行銷影片,沒花一毛經費全由5到6名員工共同完成。(圖/記者李姿慧攝)
拍攝團隊成員來自臺北郵局不同崗位,劇本文案由郵局員工謝宗容親自操刀撰寫,導演曹書豪則是一名有婚紗攝影經驗的郵局員工,兼負拍攝與後製工作。外勤郵務士李安傑化身郵差男主角,本色詮釋每日送信的溫度;窗口員工張芷瑄則化身日本旅客,以流暢日語與甜美笑容,串起臺北城市的美好。
由於張芷瑄日語流暢,讓不少人以爲她就是日本人,張芷瑄大學時期修習日文,平時熱愛日本文化並多次赴日旅遊,爲了演好角色,她利用下班時間反覆練習臺詞,甚至請朋友陪練,「每天回家就看劇本、練日語,大概練了一個多月。」她笑着說,她其實很緊張,拍攝前一晚還做了心理建設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沒事、我可以的!」
影片上線後,透過3個社羣平臺宣傳影片,總瀏覽量破3萬,不少網友稱讚女主角外型亮眼、日文說得很棒,還有網友直呼以爲是觀光署拍的宣傳影片。
另外,有網友發現影片以男女主角再相遇的開放式結局結尾,希望臺北郵局能推出續集,讓男女主角在日本再續前緣。還有網友說,有重新認識郵局的感覺,郵局不只是寄信、收包裹,更像是陪伴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郵局正妹員工張芷瑄曾是國小老師,轉戰郵局服務4年。(圖/記者李姿慧攝)
張芷瑄表示,這支影片不只是呈現臺北的景點之美,更希望讓大家重新認識北門郵局的魅力。她觀察到,年輕人對百年郵政可能較陌生,對「歪腰郵筒」等趣味元素較有興趣;透過行銷影片,不僅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北門郵局也能成爲城市景點,郵局近期推出的貓貓蟲咖波郵票與相關商品,也受到年輕族羣歡迎。
張芷瑄曾是國小老師,大學念教育系,但發現教育職場與她期待的不同,與家人討論後,決定轉職到其他公職和國營事業。張芷瑄笑着說,「我就是個E人,中華郵政的工作可以與人互動」。
郵局的工作因此成爲張芷瑄的首選,她花了兩年時間準備考試,終於順利錄取中華郵政。在臺北車站郵局窗口服務4年的她說,「能每天接觸不同的人,這就是我想要的。」
▲郵局正妹員工張芷瑄化身日本旅客拍攝行銷影片。(圖/記者李姿慧攝)
談起工作,張芷瑄表示,她進郵局是因爲喜歡接觸人羣,服務民衆是她最大的初衷。客人會記得她是誰,當她把業務仔細講解清楚、客人發自內心道謝的時候,讓她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真正幫助了他人,是她最感動的時刻。她笑說,有一次服務日本觀光客,對方之後特地繞回臺北車站郵局等她下班,只爲了合照。
對張芷瑄來說,郵局的工作不只是職責,每一次服務都能感受到與人互動的美好,而行銷影片傳遞出的正是這份郵局特有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