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徵程 慶祝全總成立100週年·巡禮丨山西工會:展示百年工運輝煌歷程 鼓舞職工勇立時代潮頭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徵程丨慶祝全總成立100週年·巡禮】
原標題:山西工會開展重大工運事件、重要工運人物尋訪展示活動和百年工運“四個一”工程——(引題)
展示百年工運輝煌歷程 鼓舞職工勇立時代潮頭(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建林 李彥斌
閱讀提示
在黨的領導下,山西工會始終不忘初心所在、使命所繫,用心用情做好維權服務等各項工作,團結動員廣大職工接續奮鬥、建功立業,推動新時代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3月11日至14日,山西省總工會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赴江西考察調研工會工作期間,在萍鄉市蓮花縣甘祖昌“不忘初心”事蹟陳列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尋根紅色足跡,溯源百年工運。
新時代新徵程,山西省總工會從百年工運的奮鬥歷史中汲取前進力量,策劃開展了山西重大工運事件、重要工運人物尋訪展示活動和百年工運“四個一”工程(編撰一部山西百年工運史、建設一座山西工運歷史陳列館、拍攝一部山西工運專題紀錄片、編排一臺山西工運音樂史詩劇),更好地用百年工運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啓迪智慧、鼓舞鬥志。
山西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樑敬華表示,要系統推進工運史成果轉化與傳播,強化“大思政”“大宣傳”工作理念,聯合主流媒體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網絡,傳承紅色工運薪火。
始終胸懷民族大義
2024年底,山西省總出版發行了《山西工運百年印記》,以“三工”視角講述百年黨史和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史。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山西省總工會策劃開展了山西重大工運事件重要工運人物尋訪展示活動,全面展示發生在三晉大地上的重大工運事件,以及從山西走出的或曾戰鬥在這裡的傑出工運人物的英雄事蹟。尋訪展示活動持續至今。
20世紀20年代,山西官僚資本和民族私人資本興建的近代工業企業有60多家,有產業工人6萬多人。
“五四運動”加速了山西工人階級的覺醒。在太原大國民印刷廠、製革廠,在平綏鐵路、正太鐵路以及晉華紗廠,山西產業工人紛紛舉行罷工,要求改善勞動狀況。
1925年1月1日,山西省總工會的前身——山西工人聯合會在太原成立。在地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領導下,山西各地工人運動此起彼伏。
1937年9月18日,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和工人的擁護下,山西省總工會成立。從此,山西工會實現了政治上、組織上團結統一。
山西省總工會成立之初,響應黨的號召,建立山西工人武裝自衛總隊,爲建立和保衛新中國屢立功勳。
始終與時代同行
1938年冬,參加了40多次戰鬥的自衛總隊戰士張秋風,來到修械所當了一名翻砂工。再次當工人的張秋風,有了機會讀報識字。他積極進行技術革新,改制手榴彈節省了一半的鐵水、翻造某種武器將零件減少到八分之三……《晉綏日報》報道了張秋風的事蹟,晉綏邊區軍民率先掀起“張秋風運動”,自下而上建立羣衆生產組織,廠與廠、班組與班組、個人與個人之間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勞動競賽。
1944年冬,在山西黎城縣南委泉村的一片河灘地上,萬餘名羣衆參加了太行區第一屆羣英會,帶動各根據地抗日民主政權紛紛召開羣英大會。
邁進新時代,山西省總工會繼續擦亮勞動和技能競賽的“金字招牌”,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五小”活動,不僅源源不斷地創造經濟效益,而且推動一批職工“創客”脫穎而出,點燃了山西各行各業職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奮鬥熱情。
據不完全統計,山西工會連續10年組織開展“五小”活動,累計吸引參賽職工3281.49萬人次,產生創新成果81.13萬項,創造經濟價值570.27億元。
從“張秋風運動”到“五小”活動,從尋訪展示活動到構建山西工會“大宣傳”格局,山西省總工會充分利用百年工運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並始終傳遞一個信念——廣大職工要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勇立時代潮頭。
始終不忘初心所在
“這是80年前的一份集體合同,這是當年冬季烤火煤發放名單,過年時每人又發了兩公斤肉……”淮海工業集團十四分廠在整理庫房時,發現了“劉伯承工廠”時期的440多份文件。
像這樣的一份份史料、一個個細節,通過山西省總工會開展的尋訪展示活動彙總起來,讓山西百年工運畫卷更加生動。
進入新世紀,山西工會始終不忘初心所在、使命所繫,用心用情做好維權服務工作。山西省總工會積極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就集體合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企業民主管理、職工勞動權益保護、農民工權益保護、女職工勞動保護相繼推動出臺了省級法規,讓工會源頭維權更主動。
山西各級工會主動參與勞動關係矛盾調處,不斷推動“一函兩書”擴面提質,建立健全職工法律援助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2024年,山西省總工會與省高院建立常態化工作交流會商機制,明確了12項主要內容,推動全省11個地市和117個縣(市、區)實現法院和工會訴調對接機制全覆蓋並實質化運行,提升了勞動爭議糾紛調處工作能力和實效。
同時,山西省總工會推廣沁水縣“樹理公惠”品牌的經驗,明確在全省建設不少於400個工會基層勞動關係公共服務站,通過構建多層次、多鏈接、多功能的勞動關係服務隊伍,打造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前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