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念操控世界,離我們還有多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廣州報道
只用“想”,就能操控世界。這曾經是科幻電影的專屬。
但今天,它正在病房裡、生活中真實上演:中國的患者只用“想”就可以在電腦上下象棋;馬斯克說,未來用意念可以操控人形機器人(Optimus)。
腦機接口這場“意念變革”,距離我們還有多遠?3分鐘,看懂你的大腦如何“聯網”。
簡單來說,腦機接口技術,就是給大腦安裝了一臺“翻譯機”。
有三種“安裝”方式:
第一,是深度連接,學名是侵入式腦機接口:就是開個小窗,讓芯片入腦。這種方式信號最強、最準,但對安全性要求也最高。
第二,是隔空對話,學名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只要戴上特製的“頭盔”,就可以讀取腦電波信號。這種方式最安全便捷,但因爲不是直接接觸大腦皮層,容易存在信號讀取不準確的情況。
第三,是一種折中選擇,學名是半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微創植入傳感器,貼近大腦。它的特點是在前兩種路線之外,平衡了精度和風險。
三種方式不同,但目標一致,就是破譯你的“腦電密碼”。
在中國,“意念”操控世界已經在真實發生。
侵入式路線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科研和特定的臨牀治療項目中,比如已經可以幫助截肢患者,僅僅用思維控制外部機械臂,幫助語言功能受損的患者重建說話能力。
半侵入式已經在神經外科手術等特定領域有穩定需求,比如可以幫助外科醫生準確識別和處理異常腦組織,由此來幫助控制癲癇病發作。
非侵入式路線在神經康復治療,甚至消費級市場有很大潛力,比如可以幫助中風患者進行抓握這種康復訓練動作,大衆消費者還可以用這個技術玩遊戲等等。
那麼這場全球競賽中,龍頭公司在哪裡呢?
侵入式路線的領先者當之無愧是Neuralink。馬斯克前幾天召開了一場發佈會,就宣佈,Neuralink已經幫助七位身體有一定障礙的人,對生活有更大掌控力。
根據統計,他們平均每週使用腦機接口技術的時長大概有50小時,也就是平均每天會有7個小時,用大腦“操控”物理世界。
中國軍團的成果也在爆發,非侵入式路線有“杭州六小龍”之一的強腦科技,估值達到獨角獸規模,有多款產品已經上市銷售;侵入式路線的公司中,這兩年也創造了不少“世界首次”“中國首個”。
有專家告訴我,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侵入式技術的臨牀應用保障能力,在生物兼容性、信號穩定性這些關鍵指標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說了這麼多,這些技術到底貴不貴?有可能成爲大衆化產物嗎?
其實在今年,國家醫保局已經定調,只要技術驗證成熟了,收費路徑已經鋪好。
湖北省醫保局還率先提出了具體定價:
侵入式路線的置入價格約等於一臺高端手機 (6552元/次),取出的價格大概是一臺中端手機(3139元/次);
非侵入式路線的適配費,比你換一臺備用機還便宜(966元/次)。
當然畢竟是要“連接大腦”,還有很多挑戰要克服。
首先,它是一個精細活,在電極、芯片、核心算法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其次,它關乎生命安全,那麼在生物相容性、長期穩定性、數據隱私等方面,需要萬無一失。
這條路,既需要創新狂奔,也需要如履薄冰。
在一些人看來,腦機接口技術未來也可能會大範圍普及。
今天我們還主要是用手指觸控的方式操作屏幕,接下來會是用語音操控,未來就可能升級成,大腦隔空操控機器了。
而對於那些有身體障礙的人來說,腦機接口技術的推演,更關乎他們爲人的尊嚴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