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知識準備高普考 他六個月就考上「死亡之組」雙料金榜

表格。

高普考的一般行政因爲競爭激烈,被稱爲「死亡之組」。黃仲豪卻只讀了半年就上榜兩個「死亡之組」,高考的一般行政還拿下第五名,他大學、研究所念的還是跟行政沒甚麼關係的心理學。黃仲豪表示,他將兩個重要的心理學理論運用在國考,一是保持適度壓力,二是平時刷題時便模擬考試的情境,準備考試事半功倍。

黃仲豪大學、研究所都是念心理學。他表示喜歡心理學,但明白此一領域職缺不多,不是走學術便是當臨牀心理師。他期望薪水與上下班時間穩定的工作,考公職是最好的選擇。但心理系在公職能考的組別有限、名額不多,他決定報考不限科系、名額多的一般行政。

念研究所的最後半年,黃仲豪一邊做實驗、一邊自學準備普考。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家考試,結果名落孫山。他退伍後繼續準備,並將只考普考改成高考、普考一起考。當時離上考場只剩半年,他改變第一次備考的自學策略,報名補習班的數位學院。

「備考時間有限,我必須將時間做有效率的分配,把每個考科放在對的位置。」黃仲豪分析第一次考國考的失敗經驗,認爲申論題是他的「死穴」,卻是高考的得分關鍵。因此第二次備考時,他便把申論題當成準備的核心。

只剩半年準備時間,黃仲豪光是把線上課程讀一遍都來不及,他因此想出快速備考的訣竅—上課的目標就是寫出一定水準的申論題,一邊上課、一邊想着如何用申論題的格式把這堂課吸收的知識寫出來。他舉例,上行政法時,把老師的擬答吸收後寫成申論題,變成自己的話。他也會把每個申論考古題擬答引用的資料,包括法條、判例或大法官釋字找出來。他表示,如果能在申論題引出這些,加分效果明顯。

「根據心理學臨牀案例,壓力適中的時候表現最好。」黃仲豪說,壓力太大或壓力太小,表現都會不好,「不要有太大壓力、但也不要沒有壓力」下,表現最好。他常常用這個理論來惕勵自己。

此外,心理學臨牀也顯示,如果學習和測試擁有一樣的情境,測試的表現最好。舉例,在駕訓班練開車和考駕照若是同一地點,成績往往最好。這個理論應用在考試上,應考時的情境若和平常唸書的情境類似,成績也會出類拔萃。因此黃仲豪會選擇跟考試時段差不多的時段刷題,考試期間的作息、飲食則跟平常無異。「考試期間千萬不要暴吃、也不要不吃」,黃仲豪建議考生,「保持平常心」就是應考的成功秘訣。

黃仲豪。圖/黃仲豪提供

表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