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鮮血譜就慷慨悲歌
在湖南省常德市,老西門一帶已成爲商鋪林立的繁華鬧市,只有那一截截殘毀的矮城牆還在訴說着當年那場可歌可泣的會戰。“常德會戰期間,中國將士憑藉堅固的防禦工事予敵重大殺傷,這裡也成爲我軍堅守到最後的幾個重要陣地之一。”常德博物館副館長龍朝彬說。
1943年11月,侵華日軍糾集10萬餘衆進攻常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則調集第六、第九戰區部隊共20餘萬兵力與來犯日軍展開殊死搏鬥。
常德會戰以常德爲中心,可分爲外圍防禦戰、城郊阻擊戰、城區爭奪戰和光復追殲戰4個階段。會戰期間,中國軍隊依託陣地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最終,日軍被迫在傷亡巨大的情況下撤退。常德會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常德會戰的焦點集中在常德城區的爭奪上。當時,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率領8000餘名官兵堅守常德。57師骨幹身經百戰,戰鬥力強。日軍則調集3萬兵力向常德城發動全面進攻,企圖一舉攻佔常德,慘烈的城門守衛戰打響。
11月25日,日軍向常德城西門和東門發起全面進攻。其中西門守軍打退敵人數十次,擊斃近千人,堅守至12月3日常德城淪陷。西門血拼中,守城官兵近千人犧牲。東門守軍則利用城牆和防禦工事向敵人發動反擊,浴血苦戰,將敵人擊退於城門外。日軍不斷增兵,用重武器轟炸大小河街和水星樓等陣地,守軍經過激烈戰鬥後全部陣亡。11月29日,東門淪陷。
11月28日,趁守軍炮彈用盡無法反擊之時,日軍於北門外集中火力,向守軍陣地狂轟濫炸一個多小時,並瘋狂釋放毒氣,守軍一個營幾乎全部陣亡,北門失守,城區爭奪戰進入巷戰階段。
日軍進入到城內後,軟硬兼施,中國守軍不爲所動,與日軍逐街逐屋展開巷戰。在巷戰中,守軍以“有一牆守一牆、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爲原則,戰至彈盡糧絕,最後連通訊員和衛生員等也加入戰鬥,用尖竹竿、鐵棍、大刀和石頭對抗敵人的槍炮。常德城中處處斷壁殘垣,一片屍山血海。
到12月2日晚,57師90%的士兵都已陣亡,能戰鬥者不足200人。餘程萬遂決定突圍,帶領部分官兵從筆架城渡過沅江,步行前往德山迎接援兵。
12月3日,常德城淪陷。4日,餘程萬與援軍會合,從城東攻入常德城,於11日光復常德。同時,第六、第九戰區部隊對北撤之敵發起了追擊戰。
2014年,常德會戰陣亡將士紀念公墓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每年清明前後,許多人都會自發舉行祭奠活動,紀念那些在常德保衛戰中“與城共存亡,寧戰死不投降”的民族英雄。(經濟日報記者 王明昊 劉月楊 樊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