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打造永續生活 日常帆布創造經典
在全球產業逐步走向低碳轉型的浪潮中,循環再利用與永續設計已成爲品牌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從材料選擇到產品設計,從產業鏈合作到消費者溝通,永續精神正在驅動新一代品牌的核心價值。《TOPS臺北好購推廣平臺》永續ESG館就促成多方公部門及企業組織,時與供應方「日常經典 TAGather Goods」合作的契機。
「日常經典」專注於將展覽或活動結束後的帆布,透過設計語言轉化爲兼具文化、責任與永續理念的日常用品。這樣的精神獲得公部門、NPO與企業組織的廣泛認同。十三行博物館便邀請其以「海風侵蝕的痕跡」爲靈感,將海岸文化與考古意象融入專屬包款,讓參觀者把文化記憶帶回生活;時在整合行銷與分一點股份有限公司則以再生帆布包款,傳遞企業對永續的承諾;新光三越 ESG 永續展更與「日常經典」合作,將展覽帆布再製爲限量商品,讓民衆親眼見證永續如何從展場落實到設計物件。彰化地方創生社羣「風灣的船」則與其攜手打造廣受喜愛的「水餃包」,展現文化與設計的結合能量。
「REBIRTH 回收再製計劃」,透過清洗、裁切、縫製,將帆布重新打造爲水餃包、手機掛套、證件套等實用物件。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
品牌創辦人黃金樺回憶,9年前投入設計領域,是因觀察到城市日常與展覽活動中,大量輸出帆布在短時間使用後即被廢棄。這些質地堅韌的布料缺乏去處,於是團隊發起「REBIRTH 回收再製計劃」,透過清洗、裁切、縫製,將帆布重生爲包款、手機掛套、證件套等實用物件,讓「廢棄」變成「經典」,讓永續真正走入日常。
這項計劃很快獲得各界支持,合作對象涵蓋文化機構、企業、宗教活動與地方創生。例如臺北萬華青山宮繞境活動結束後,「日常經典」將祭典布幔回收再製爲具在地意涵的「邪靈退散」手機掛套,讓信衆能將信仰與祝福帶回家。更特別的是,每件再製商品皆附有「出生證明」吊牌,清楚標示帆布來源、活動名稱與再製數量,不僅提升透明度,也賦予文化價值,讓回收不再只是抽象口號,而是能被觸摸的故事。
《TOPS臺北好購推廣平臺》以永續、在地、創新爲核心精神,聚焦生活良品、生技健康、文創設計、服務科技與永續 ESG 五大主題館。透過採購方十三行博物館、時在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和分一點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組織與日常經典的合作案例,展現中小企業與公部門共創產業循環價值鏈的能量,期待《TOPS臺北好購推廣平臺》持續爲各界開啓更多B2B合作契機,共同展現臺北市活絡豐富的產業樣貌。(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