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環保兩董事收監管函 1140萬增持計劃完成率僅11%
中經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6月20日,永清環保(300187.SZ)公告披露,該公司董事肖明智、王振國因未能如期完成增持計劃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監管函。
永清環保證券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監管函系針對部分董事個人增持計劃未完成事項,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增持“爽約”觸發警示
事件源於2024年6月14日和12月17日,永清環保先後披露《關於公司部分董監高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關於公司部分董監高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進展公告》。根據公告,肖明智、王振國計劃自2024年6月17日至2025年6月16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永清環保股份,增持金額分別不低於540萬元和600萬元,合計不低於1140萬元。彼時,永清環保公告表示,此舉旨在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股價,顯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然而,永清環保2025年6月20日披露的《關於公司部分董事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進展暨實施結果公告》顯示,截至增持計劃期限屆滿,肖明智實際增持金額僅爲91.84萬元,王振國僅增持29.98萬元,兩人合計增持121.82萬元,完成率不足11%。
深交所監管函指出,肖明智、王振國的行爲違反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5年修訂)》第1.4條、第4.2.2條第一款第七項、第4.3.2條第六項和《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2號——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2025年修訂)》第7.4.1條規定。深交所要求二人充分重視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問題再次發生,並提醒上市公司董事應誠實守信,切實履行增持承諾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永清環保方面解釋稱,增持計劃披露後,肖明智及王振國積極籌措資金,但因“投資壓力、籌集資金困難以及自身流動資金狀況不佳”等客觀因素,導致增持實施困難。兩位董事已就未能按期完成增持計劃向投資者致歉。
傳統環保業務承壓
在董事增持“爽約”背後,永清環保近年來的業績表現持續承壓,尤其是其傳統環保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回顧近幾年業績,2022年永清環保便陷入困境。
財報顯示,2022年,永清環保實現營業收入7.13億元,同比下降28.93%;歸母淨利潤虧損3.87億元(上年同期盈利7336.33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4.60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200.23萬元)。
永清環保在2022年年報中解釋,虧損主要原因在於危廢板塊受新冠疫情、市場和行業週期影響,處置量和價格雙降,導致板塊利潤下滑約4000萬元,並引發商譽減值損失約3億元;同時,受客戶結算回款和業務調整等綜合因素變化影響,導致項目結算、資產減值損失約8500萬元。
2023年,永清環保營業收入爲6.46億元,同比下降9.47%;歸母淨利潤7984.66萬元,雖同比扭虧爲盈,但扣非淨利潤虧損1541.87萬元(上年同期虧損4.60億元)。
2024年,永清環保實現營業收入7.60億元,同比增長17.71%,但結構分化顯著,傳統環保業務實現收入1.51億元,同比下降56.00%;而新能源“雙碳”業務收入達6.09億元,同比增長101.00%。傳統環保業務下滑明顯。
永清環保主營業務是爲高污染、高排放企業提供污染治理修復、“雙碳”諮詢以及新能源投資建設運營解決方案。
“傳統環保業務市場競爭白熱化,疊加行業需求整體疲軟,是永清業績承壓的主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尤其在土壤修復、危廢處置等領域,受地方政府環保支出收緊影響,導致項目獲取難度加大、規模收縮,相關業務面臨挑戰。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