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 再闖新路
來源: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善用試點是中國改革不斷取得成功的法寶。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中央宣佈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試點近5年來,各項改革任務紮實有序推進。
今年6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深圳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創新試驗、深化一批開放舉措。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的深圳再挑改革重擔,正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改革任務高質量落地落實。
爲高質量發展尋找新動力
蔚藍的海面上,兩艘巨輪以“船對船”的形式停靠在深圳鹽田港,引起路人驚歎。原來,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運輸加註船“海洋石油301”在爲遠道而來的國際航行船舶“地中海朵蕾特”加註來自珠海LNG接收站的保稅LNG——這是今年5月中旬,大灣區首單跨關區保稅LNG加註業務。
“過去,船供保稅燃料加註需租用保稅燃料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雖然船舶要在深圳加註保稅燃料,卻需要去珠海的燃料倉提取燃料,完成一次燃料加註,通關環節耗時約72小時,需提交22份單據。”中海油(深圳)國際船舶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葉荻說,在深圳海關推出保稅燃料“一口辦理”平臺,以及“入倉檢驗、出倉採信”等改革措施後,只需提交5份單據,通關時間壓縮至8小時,而船舶利用率提升了30%。
“深圳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擔負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探路者和風向標的作用。”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謝志巋說,只有直面並解決影響發展的問題挑戰,蹄疾步穩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才能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步履不停,發展動力更勁。今年1月至7月,“深圳牌照”保稅燃料加註42.4萬噸,同比增長13.1%;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911.5萬標箱,同比增長9.6%。港口的開放水平、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如何讓法治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在“綜改”試點中,深圳利用自身的創新優勢,讓法官們率先用上了“AI助理”。
2024年6月,深圳法院建成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正式啓用司法審判垂直領域大模型,實現了全流程人工智能輔助辦案。強大的數據信息支持,類型化爭議焦點案例庫檢索推送等功能,讓法官們在立案、閱卷、庭審、文書等85個關鍵節點,獲得極大支持。
“在借款發生的時候,是否處於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在深圳中院的法庭上,審判長付璐奇針對正在審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存疑問題——這正是基於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給出的細節研判。
“人工智能系統就像是給每個法官配備了24小時工作助理,讓我們從重複性、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司法調解、案情研判、類案研究、規則續造等體現法官智慧價值的工作中來,最終爲羣衆提供高質量的司法服務。”付璐奇告訴記者。
“這是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實現審判方式現代化的一次系統探索。”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庭副庭長陳雲峰說,究其根本,改革的目的是讓法官們工作更順暢更有效,人民羣衆更有司法獲得感。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法院平均結案時間縮短了57天,未結案率爲近10年來最低,羣衆司法獲得感大爲提升,審判質效大幅提高。
爲高素質人才搭建舞臺
8月中旬,深圳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內燈火通明,博士生黃翊競正在一臺機械臂旁忙碌着。
“我正在調試機械臂使用的算法,從而使其能夠以恰當的恆力,爲摺疊屏手機的轉動軸擰緊螺絲。”黃翊競爲記者講述起技術難點。
“深圳是改革的排頭兵,我們學院的誕生,也是改革的產物。去年年初,市教育局出臺《關於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的實施方案》,我校迅速行動,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和深圳產業特色,圍繞產業鏈、創新鏈佈局學科鏈、人才鏈。我院已設立AI與芯片設計以及AI與智慧城市等前沿研究方向,並開設了相應的專業課程和實踐項目。”深圳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李堅強說。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是《意見》提出的首要任務。“爲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我們在課程體系上進行了改革,構建了‘三位一體’動態更新機制。”李堅強介紹,學院定期與企業專家研討,將最新技術成果轉化爲教學模塊;推行“微專業”迭代模式,將傳統學位機制拆解爲符合業界需求的課程組合;設立“技術前沿”學分,要求學生加入有企業參與的技術沙龍,根據實際問題提交應用方案……校企協同,使得育人方式有了積極變化。
對於由政府部門主導的重大科研項目甄選,如何才能確保選到有價值的前瞻性科技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研究院)低空經濟分院執行院長李世鵬說,深圳的答案是探索實施科研項目經理人制度。
“我們深入調研國內外項目經理人制實施情況,推進項目經理人制改革,旨在突破項目經理人聘用與退出、科研‘放管服’等難點、堵點。”深圳市科創局局長張林說。
2024年,深圳市科技創新局經充分調研,選定低空經濟爲首個項目經理人項目實施領域。經前期遴選、資格審查、業務部門提名等程序,IDEA研究院獲得項目經理人候選團隊資格。
“對於項目經理人團隊,我們在項目甄選、團隊組建、技術路線選擇、經費支配等方面充分授權,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在張林看來,項目經理人不僅可實現從立項到驗收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強化過程督導、績效導向與結果應用,還可通過將“落地能力”作爲項目評審與執行的核心指標,引導項目經理人聚焦產業、實現商業閉環。
爲新科技賦能拓寬通道
走進豐翼寶安低空智慧物流運營中心,一架“虎鯨”無人機精準降落在起降平臺,貨物迅速被轉運至無人車,運往快遞員收派區域。看似簡單的流程背後,是寶安區低空物流體系的關鍵突破。
作爲“空地協同”智慧運營中心,該中心實現了傳統物流與低空物流、無人車業務融合示範,集合了豐翼在低空物流領域的最新探索,更是寶安區推進低空經濟改革的生動實踐。
“受安全性制約,單一的無人機物流無法直接觸達末端。我們創新採用‘無人機+無人車’接力模式,無人機負責幹線運輸,無人車完成末端配送。以往快遞員每天在網點與收派區域之間往返10次,無人車承擔部分任務後,快遞員更加專注於客戶服務。”豐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政務總監陳孝輝說。
豐翼還創造性打造“封閉場院”模式,在客戶廠區與順豐網點間架設專用航線,讓企業物流人員免於奔波,有效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快遞難題。
無人機在深圳上空劃出優美軌跡的同時,深智城集團下屬企業深圳徵信服務有限公司依託前海深耕數字沃土,構建起覆蓋全市440多萬商事主體的信用橋樑。
“深圳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已完成37個政府部門與公共事業單位33億條數據資產的歸集。我們能看到企業的發展變化、信用狀況,甚至是核心人才的流動軌跡。”深圳徵信總經理劉振介紹。
“傳統科創金融服務主要覆蓋‘專精特新’企業,初創型科技企業仍面臨融資難題。”劉振表示,初創型科技企業的專屬信貸產品“科技初創通”面世後,累計放款55.08億元,幫助“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科技企業。
深圳徵信還開闢了一組特殊的數據通道,探索推動跨境徵信“南北向”互聯互通。
“‘南向通’解決內地企業出海的數據合規需求,‘北向通’服務港人港企北上發展。”劉振說,深圳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深入落實“金融支持前海30條”關於探索深港跨境徵信合作的要求,建設運營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使跨境經濟活動更便捷高效。
深圳市委常委、改革辦主任鄭紅波表示,深圳將通過改革推動深圳低空製造和服務融合、應用和產業互促,完善數據交易制度,加速釋放乘數效應,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記者嚴聖禾黨文婷 通訊員趙恩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