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白天拍美照夜間來賞燈 臺灣燈會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臺北市長蔣萬安(前排左4)也出席搶先揭露,在「和祖靈對話的路徑」作品前與作者伊祐.噶照(後排左1)等人一同合影。(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臺北市長蔣萬安(右2)也出席搶先揭露新燈節作品,與「我們在這」的作者王文志(左3)等人一同合影。(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由王文志創作的「我們在這」高達7公尺,外觀以竹藝編織而成,進入燈區下方會發現別有洞天,展示着跟原住民相關的各種吊掛飾品。(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由王文志創作的「我們在這」高達7公尺,外觀以竹藝編織而成。(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由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創作長寬達15公尺的「和祖靈對話的路徑」,以火焰的造型代表祖靈爲原住民重要的精神象徵。(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由藝術團隊周明誼與鋸子女孩及藍永旗花燈藝術坊打造的「島上的女人樹」坐落在園區生態池中的小島,藉由傳統燈藝詮釋女人樹藝術詩燈。(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由藝術團隊周明誼與鋸子女孩及藍永旗花燈藝術坊打造的「島上的女人樹」坐落在園區生態池中的小島,卻要近看才能看見眼睛。(鄭任南攝)

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源展區」的三件作品,由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創作長寬達15公尺的「和祖靈對話的路徑」,以火焰的造型代表祖靈爲原住民重要的精神象徵。(鄭任南攝)

即將於2月5日登場的2023臺灣燈會,13日搶先公佈位於松山文創園區的「源展區」三件亮點作品,包含「我們在這」、「和祖靈對話的路徑」和「島上的女人樹」。

藝術家王文志以「竹」創作7公尺高的竹編藝術空間作品「我們在這」,編織出多元文化融合與新住民堅定之心志;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與金曲專輯製作人陳冠宇創作的「和祖靈對話的路徑」,是長寬達15公尺的巨型火塘造型,呼應火光流轉的策展主軸,以原民部落中重要精神象徵—火塘(堆)爲造型,輔以嫋嫋昇天的白煙,表達跨越人與靈的界線,將白煙乘載的族人情感、思念、關愛,通向祖靈的路徑,並藉此表達對生活的祈求及未來的想望;還有首次以「客家詩歌」爲主題的燈區在園區的生態湖畔,藝術團隊周明誼與鋸子女孩及藍永旗花燈藝術坊打造的「島上的女人樹」,以相思樹、大菁隱喻着山區勞動經驗,藉由傳統燈藝詮釋女人樹藝術詩燈。

2023臺灣燈會以「光源臺北」爲題,將燈會場域融入都會場景,並運用虹彩色系規劃4大展區,分別爲位於東區的黃色「光展區」、松山文創園區的橙色「源展區」、主燈所在位置國父紀念館「中央展區」及信義商圈的藍色「未來展區」。強調多元共融精神的「源展區」囊括新住民、客家及原民之作,包含聲光展演、空間作品、藝術燈等,白天也有市集及活動等可逛。

臺北市長蔣萬安13日也出席活動表示源展區強調多元共融,將會展出超過20件由新住民、客家及原住民燈飾作品,展現族羣融合的主題。臺北市觀傳局更強調歡迎民衆來園區白天拍美照,夜間來賞燈,賞受截然不同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