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科技保護古蹟! 西安城牆以AI輔助預警與決策
▲西安城牆。(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西安報導
人工智慧(AI)不只應用在生活與商業,也能協助古蹟保護。西安城牆建立了一套用於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的「數字(數位)方艙綜合管理平臺」,不只利用科技手段監測城牆即時狀態,也以AI技術輔助文物保護的預警與決策。
西安城牆管委會與北京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共同打造這套管理平臺,結合AI大模型與物聯網技術,融合綜合檢測、感知、預測和預警等業務爲一體。
在西安城牆管委會資訊中心內,有着一整面的落地大螢幕,將管委會約70多種業務數據整合在一起。精細如實物的虛擬城牆模型上頭,即時顯示着當前城牆各區域的積水告警、維護進度、巡查計劃、遊客人數等多項資訊。
▲西安城牆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圖/記者陳冠宇攝)
這樣的即時資訊,有賴於遍佈城牆各區域的超過3000個監測點位,其中包含1000多個監控探頭和2000多個感應器,加上工作人員的每日巡查,共同組成具體參數。
基於城牆監測動態,管理平臺的螢幕上可見綠、黃、橙、紅等4色預警燈號,其中綠色代表城牆狀態良好,紅色則代表文物處於最危急狀態。根據四色預警機制,以及文保、文旅、防汛和應急板塊的數據變化,管理人員可在中心內第一時間進行了解,並以分級預警處置方式,協調工作人員到現場應對狀況。
▲▼西安城牆預防性保護體系(上圖);AI城牆大腦(下圖)。(圖/記者陳冠宇攝)
至於近年熱門的AI,也被整合進這套管理平臺。「城牆大腦」即是通過AI抓取西安城牆文保數據庫中的歷史資訊和時間、空間等數據,並透過大模型的運算,把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預警情況和文保變動等問題進行提前預測,可用於輔助指揮和決策。
對於古蹟的維護,西安城牆管委會有更大雄心,目前已累積72張智慧財產權證書、6項專利,期望未來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物保護方案。對於全大陸乃至全世界所有與西安城牆有相類似文保需求的單位,都可以把這套系統與相關文保技術進行第二次複製與推廣。
▼西安城牆管委會已獲得多項專利與智慧財產權。(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