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巷弄寶藏美食清單 10 間在地人激推小店一次收錄

精選 10 間永和必訪美食,每一間都充滿特色,並且價格實惠。 Photo: 宋朝粉專

永和從來不是旅遊書的焦點,但對熟悉它的人來說,永和的街巷裡早就藏着數不清的美食寶藏!

今年《米其林指南臺灣》首次將新北市、新竹市納入,引起許多話題!衆多饕客紛紛猜測會有哪些店家上榜或得星,而在最新發布的「必比登推薦」榜單上,最多入選店家的地區,不是過去聲量最高、被視爲美食激戰區的三重與蘆洲,而是「永和區」。這座緊鄰臺北、以高密度住宅著稱的城市,從來不是旅遊書的焦點,但對熟悉它的人來說,永和的街巷裡早就藏着數不清的美食寶藏。

永和的魅力在於它沒有過度包裝的觀光感,舉凡清晨的胡椒蔥餅與熱豆漿、中午的牛肉麪、客家菜館,到文青風小館、重口味的川菜與滷味熱炒等等,皆透過街坊的口耳相傳,維持着穩定的人氣。

本篇將精選 10 間永和必訪美食,永和的特別,不是上榜的數量有多少,而是因爲它的好味道從不需要榜單背書。

1. 卜記面線

面線有綜合、大腸、蚵仔三種口味。 Photo: 卜記面線粉專

永貞路巷內的「卜記面線」,沒有招牌噱頭,卻在永和飄香 20 多年。店面小巧、桌數不多,乾淨俐落的空間裡,老闆只專注做一件事:把面線煮好。菜單簡單,綜合、大腸、蚵仔三種口味。蚵仔選用東石鮮貨,顆顆飽滿滑嫩;大腸滷得入味,不腥帶 Q。面線本身細滑有彈性,湯頭勾芡剛好,不會糊成一團。老客人口中必加的「菜脯辣椒」脆香微辣,增添風味。

平日早午餐時段總能見到排隊人潮,有人專程騎車來外帶,也有人坐下來慢慢吃。對在地人來說,卜記不只是小吃,而是一種習慣。

2. 世界豆漿大王-永和豆漿永和原創店

豆漿講究每日現磨現煮,油條、燒餅、鹹豆漿、小籠包、蘿蔔絲餅等一應俱全,從清晨五點到深夜,總有客人來回穿梭。 Photo: 世界豆漿大王粉專

在中正橋頭、頂溪捷運站旁,有一間見證永和半世紀變遷的老店「世界豆漿大王」。1955 年創立時,這裡只是間北方早點小店,卻用一杯現磨豆漿和一根酥脆油條,把「永和豆漿」的名號傳遍全臺。它不只是店名,更成爲一種早餐文化的代稱。

走進店裡,濃郁的黃豆香混着淡淡焦香,是老闆刻意保留的「炭燒味」。豆漿講究每日現磨現煮,口感濃而不膩;油條、燒餅、鹹豆漿、小籠包、蘿蔔絲餅等一應俱全,從清晨五點到深夜,總有客人來回穿梭。

近年店面翻新,空間更寬敞明亮,但保留了熟悉的餐檯與作業節奏。對許多老顧客來說,這裡不只是吃早餐的地方,而是一段伴隨成長的生活記憶,每一口豆漿、每一張燒餅,都是永和最溫暖的味道。

3. 宋朝

菜單以四川風味爲主,從麻辣滷肉飯、紅油燃面,到口水雞、紅油抄手、滷大腸等,幾乎每道都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心頭好。 Photo: 宋朝粉專

在永和溪洲市場附近的「宋朝」,沒有顯眼招牌,卻在深夜食堂名單中佔有一席之地。2022 年開業,由一羣年輕團隊經營,把川味小吃搬進文青風的小館裡,燈光微暖、木質吧檯,氛圍低調卻充滿吸引力。

菜單以四川風味爲主,從麻辣滷肉飯、紅油燃面,到口水雞、紅油抄手、滷大腸等,幾乎每道都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心頭好。口水雞的雞肉軟嫩,配上花椒香氣的醬汁酸辣開胃;紅油燃面則是花椒與辣油交織的香辣衝擊,讓人一口接一口。價格親民,份量實在,搭配幾道小菜就能飽足。

4. 丞祖胡椒餅-新北永和店

手工現包與傳統炭火直烤的製作方式,讓外皮酥香、內餡多汁的胡椒餅始終保有老味道。 Photo: 丞祖胡椒餅粉專

「丞祖胡椒餅」源自萬華,傳承四代、擁有超過 80 年的歷史,堅持手工現包與傳統炭火直烤的製作方式,讓外皮酥香、內餡多汁的胡椒餅始終保有老味道。永和分店距離捷運頂溪站僅數分鐘路程,透過透明櫥窗可見師傅現場揉麪、包餡、封口,再將餅貼附在爐壁上烘烤,面香與炭香交織撲鼻。

經典豬肉餡以溫體豬搭配大量青蔥,湯汁鮮甜;牛肉款厚實帶胡椒辛香,適合喜歡重口味的饕客。另有泡菜豬、起司豬與起司牛等創新口味,爲傳統胡椒餅增添新意。平日下午是公司與團購訂單的高峰時段,想避開人潮可選擇開店不久或宵夜時段前往。

5. 長生塩人

在永和福和橋一帶,有間 2024 年 8 月纔開幕,卻迅速掀起排隊熱潮的拉麪店「長生塩人 永和店」。店面不大,裝潢簡單,但中午與晚餐時段總有人候位,想吃得先登記號碼,等人到齊才能入座。

招牌的鹽味拉麪,湯頭清澈卻有厚度,入口帶有鹽的甘甜與雞骨、海鮮熬煮的層次感,喝起來溫潤順口。配上的舒肥叉燒與炙燒叉燒各有特色。想滿足肉食慾望,還能加價升級「雙倍叉燒」,份量直接翻倍。

除了鹽味,店內也提供醬油、味噌等不同湯底,搭配細麪條吸附湯汁,吃到最後依然不顯膩。雖然單價從 160 元起跳,但以食材品質與份量來說,算得上高 CP 值。

6. 五草車中華麪食館

小籠包出色,排骨蛋炒飯、蝦仁紅油抄手面、川味擔擔麪也很受歡迎。 Photo: 五草車中華麪食館粉專

位於永和路一段的「五草車中華麪食館」,外觀低調卻常在用餐時段涌現排隊人潮。鄰近永安市場捷運站步行約 5 分鐘,交通便利,加上明亮整潔的店面與開放式廚房,讓客人能直接看見師傅現場擀皮、包餡的小籠包製作過程。

店內招牌是小籠包,皮薄、湯汁飽滿,搭配薑絲與鎮江醋,入口鮮甜。許多常客說這裡像「平價版鼎泰豐」,不只小籠包出色,排骨蛋炒飯、蝦仁紅油抄手面、川味擔擔麪也很受歡迎。炒飯粒粒分明、鍋氣足,抄手內餡鮮美,微辣湯汁讓人一口接一口。

五草車採 QR Code 點餐,出餐速度快,內用翻桌率高,但高峰時段仍需等位。餐點價格多落在百元出頭,以品質與份量來說,CP 值頗高。

7. 永和韓屋村

從石鍋拌飯、雪濃牛骨湯飯、牛排雪濃湯,到起司拉麪、韓式炸雞、辣炒豬肉、人蔘雞湯、銅盤烤肉一應俱全。 Photo: 永和韓屋村한국 음식粉專

藏身竹林路巷內的「永和韓屋村」韓國料理,開業多年,是永和人心中平價又美味的韓食據點。沒有華麗裝潢,卻有着小館特有的溫度,牆上貼滿韓文菜單與料理照片,讓人一推門便像走進韓國街角。

菜色選擇極多,從石鍋拌飯、雪濃牛骨湯飯、牛排雪濃湯,到起司拉麪、韓式炸雞、辣炒豬肉、人蔘雞湯、銅盤烤肉一應俱全。上桌前的小菜是亮點之一,泡菜、海帶、醃蘿蔔等可無限續,酸香爽脆的泡菜更是許多老客的心頭好。

份量向來大方,牛骨湯飯湯頭濃郁、肉片軟嫩,石鍋拌飯香氣四溢、鍋巴酥脆;韓式炸雞外酥內多汁,甜辣醬汁收得剛好。價格以中低價位爲主,無論內用或外帶都相當划算。

8. IKKI 深夜食堂-永和

以紫蘇葉包裹着精心調製的鮪魚泥,酥炸後的紫蘇外皮與柔嫩的鮪魚內餡緩緩地在口中交融。 Photo: IKKI 深夜食堂-永和

走出樂華夜市的熱鬧街口,轉個彎就能看到燈光溫暖的「IKKI 深夜食堂 永和店」。傍晚 6 點營業,一路開到凌晨 3 點,對下班晚、想吃宵夜或小酌的人來說,這裡幾乎是「永遠有位子等你」的存在。

店內裝潢走日式居酒屋路線,木質吧檯搭配開放式廚房,能看見師傅現場炙烤串燒的過程。菜單涵蓋各式串燒、炒烏龍麪、明太子馬鈴薯、山葵章魚等下酒好物,從鬆阪豬、肋眼牛到明太子雞腿都能點到。網友推崇的招牌炒烏龍麪鍋氣十足,吸飽醬汁又不失彈性。

這裡的節奏不疾不徐,適合三五好友點幾道串燒、配上啤酒慢慢聊。服務親切、出餐快速,即使接近打烊前也能保持品質。價格在居酒屋中算親民,餐後還能順路到夜市散步消化。

9. 鐘點棧 當歸鴨

店內不只有鴨肉的選擇,也有販售當歸豬腳湯。 Photo: 鐘點棧 當歸鴨官網

保平路上的「鐘點棧 當歸鴨」開業多年,從中午 11 點一路營業到晚上 11 點,無論正餐或宵夜,都能見到熟客來喝上一碗熱湯。店內環境簡潔明亮,開放式檯面陳列着當天現煮的鴨肉與小菜,讓人一眼就有食慾。招牌「當歸鴨面線」湯頭溫潤帶甜,藥膳香氣柔和不苦澀,鴨腿肉質軟嫩、帶着淡淡當歸香,冷天喝一碗全身都暖起來。點鴨湯類還能免費加湯,是不少老客人的心頭好。

另一道熱門的「鴨腿飯」則將去骨鴨腿切片鋪在白飯上,淋上蔥香鴨油與滷汁,鹹香入味。搭配筍絲、油豆腐、米血、下水等小菜,份量剛好、價格親民。

10. 海爺四號乾麪店

四號乾麪幾乎是人人一碗。 Photo: 海爺四號乾麪店粉專

在秀朗路一段的轉角,「海爺四號乾麪店」的香氣總能在用餐時段飄得老遠。這間由網路宅配起家的麪食品牌,把招牌「紅油皮蛋麻醬乾麪」帶進了永和。四號乾麪是店內的靈魂組合:以麻醬爲基底,拌入特製紅油與切丁皮蛋,香濃、微辣又帶着蛋香,層次感十足。麪條口感 Q 彈,與濃稠醬汁完美融合;另一款「紅油皮蛋面」則省去麻醬,辣味更直接,愛吃辣的人一試成主顧。

小菜如滷豬肝、米血、豆乾等,入味且份量實在而受歡迎。雖然店面不大、座位有限,但翻桌率高,加上出餐迅速,即使排隊也不用等太久。

※本文由《Tatler Taiwan》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