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脫北返鄉 成家生娃仍奢談
南部青年長期北漂打拚,近年高雄經濟好不容易漸有起色,有人奮力「脫北」返鄉,卻發現少了政府的配套支撐,就業與生活依然有諸多難題。
曾在臺北工作15年的陳姓音樂教師說,過去音樂資源集中臺北,這幾年衛武營、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優質展演場館陸續啓用,大型演唱會更選在高雄舉辦,音樂環境改變不少。
5年前他回高雄開音樂工作室,包括他自己在內,不少青年缺乏企畫撰寫能力,申請補助屢遭障礙,政府應思考如何幫青年消除這些障礙,才能讓青年補助政策美意落實。
他說,更現實的是低薪與高房價,已讓成家育幼成爲奢談,他和妻子因爲怕無法提供孩子良好成長環境,至今不敢規畫生育。
20多歲的加裕水產許老闆,除開店銷售,還在市場擺攤,事業經營有聲有色,他認爲「360行,行行出狀元」,有不少年輕人願意投入傳統行業,只不過近年政府資源多集中於科技業,忽視其他產業。他說,自己曾嘗試推動「市場E化」,卻礙於缺乏輔導資源,成效有限,無法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
兼職婚禮主持與民宿經營的王思婷,樂見高雄青年局推動實習媒合計劃,並開設許多培訓課程。她表示,許多免費資源,對接案與新興產業工作者減輕不少負擔。不過她也說,青年創業貸款門檻過高,讓有意創業的青年因無法順利借貸而卻步。另,2年前青年局邀許多青年設計者參與「最美結婚背板」活動,紅極一時,引發其他縣市效法,但熱潮消退後效應下降,政策無以爲繼。
學行政管理的簡小姐直言,高雄的就業環境很挑產業別,例如藝文、影視等業就業選擇就少,而文科生若不考公職,只能北漂。更誇張的是,她身邊有些友人甚至不知道市府有青年局,剛畢業的新鮮人,出社會幾乎都自行摸索,無法善用政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