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李學詩 金融股聚光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第2季大幅升值10.97%,對金融業帶來短期匯兌損失壓力,但金融業體質佳,擁有高殖利率和利差優勢,具長期投資價值。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臺股收復23,000點之際,提升市場信心,美國聯準會進入降息循環,臺灣央行可望跟進,有助銀行業降低資金成本、擴大利差收益;金融股獲利展望佳,建議投資人可考慮大型銀行股,避開匯損較大的壽險股,掌握金融業投資契機。

4月初美元兌新臺幣匯率從約33.2元大幅升值至6月底約29.7元,單季升值幅度達約10.97%,創下近年最大單季漲幅,7月升值的腳步未停,已經出現29元以下的價位,市場對於大幅升值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此波新臺幣強勢升值主要受到多重因素推動。首先是國際貿易與關稅政策影響,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緊張,促使包括臺灣在內的亞幣普遍走強。

其次,第2季臺股漲幅達7.5%,吸引外資一改過去賣超慣性,第2季累計買超上市股票達2,519億元,爲新臺幣升值火上澆油。

再則,美國經濟若是出現降溫跡象,聯準會鴿派聲調轉高,市場預期美元相對走弱,進一步有利臺幣升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6月臺灣出口金額達533.2億美元,連續突破500億美元,出口年增率連20紅,上半年出口總額2,832.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貿易順差557.1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亮麗數據亦爲新臺幣匯價提供強力支撐。

根據歷年財報資料迴歸分析,新臺幣每升值1%,金融業平均將面臨約0.056%資產損失。

以今年第2季升值11%推算,金融業可能出現約0.616%的資產損失,金額相當驚人,然而,相較於以出口爲主的產業,匯兌損失影響仍有限。

分析金融業最新營運狀況,國內14家金控6月合計自結稅後獲利638億元,較上個月稅後虧損63億元明顯改善,顯示獲利已恢復月增趨勢。累計上半年合計稅後獲利2,192億元,雖較去年同期年減約35%,但隨着市場環境改善,下半年獲利表現可期。

壽險公司方面,儘管6月新臺幣兌美元升值約2.3%帶來匯率負面影響,但隨着大部分壽險公司適用外匯準備金新制,加上6月股市回升持續在高檔,資本利得及股利收入進入入帳高峰,各家壽險業者獲利皆較上月改善。

金管會已放寬壽險公司申請將責任準備金計提轉列入外匯準備金,可望使各家壽險原先已衝抵所剩無幾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回升,有助減緩未來匯率波動對業者的衝擊。

投資錦囊

儘管新臺幣升值短期內對金融業帶來匯兌損失壓力,但從中長期投資角度來看,全球進入降息循環,有助金融業降低資金成本,臺灣金融機構資本適足率高、不良債權比率低,整體財務結構穩健,具備抗震能力。金融股平均殖利率達4%~6%,高殖利率對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