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迷思大公開!5件「用電風險」7成民衆每天都踩雷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居家安全大家可能會先想到防盜,卻很少人會把目光放在「配電設備」上。不過根據最新一份調查顯示,電氣因素早已成爲臺灣住宅火災的頭號原因,佔比超過四成。而我們日常習慣裡,藏着的用電誤區比想像中還要多。
由中華消防協會與施耐德電機共同發佈的「全臺居家用電安全認知調查」指出,民衆在用電觀念與實際行爲上,存在不少迷思。專家呼籲,與其等跳電或起火才處理,不如從平時就養成正確的用電習慣與檢查習慣。
▲許多民衆對於用電安全的觀念不足。(圖/AI製圖)
電器先插再說?小心總負載早就爆表根據調查,有超過七成民衆根本不清楚家中配電總容量是多少。當家中多個大功率電器一起開動,沒人確認會不會超載,就很容易埋下跳電或過熱的危機。
專家建議,在購買或使用多個家電時,可以詢問水電師傅或查看電錶盤上的標示,瞭解自家電力系統的限制,纔不會讓設備超出負荷還渾然不覺。
從沒跳電=安全?其實可能更危險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解。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以爲「從沒跳過電」代表自家很安全。但事實是,如果配電設備老舊或斷路器失靈,該跳電時沒跳,反而容易釀成危機。
當真的跳電時,有超過五成民衆只是稍等一下再打開開關,並沒有處理潛在原因。遇到跳電,最好先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同時開了太多電器?有沒有異常聲響或焦味?必要時找專業人員來幫忙檢查。
家中配電設備在哪要知道說到配電盤或斷路器,調查中竟只有一成民衆說得出家裡的設備規格或功能。多數人連電箱在哪裡都不清楚,更不用說萬一有狀況該怎麼處理。
其實配電設備就像家的守門員,出問題時能第一時間跳脫保護。但前提是你得知道它的存在,也要選擇安全認證、功能正常的設備。建議在裝修或搬家時,就請師傅多解說一下電箱與設備配置,累積起基本認識。
老屋的電力設備撐了幾十年該檢查調查指出,有近六成民衆從未更換過家裡的配電設備,更有三成以上家中的設備已用了20年以上,其中有高達六成七,連檢查都沒做過。
專業技師提醒,配電設備的使用壽命約20~25年,在臺灣潮溼氣候與電器負載逐年上升的情況下,壽命恐怕還會再縮水。裝潢時除了關注木作、水管、防水,不妨也把電力系統列入檢查清單,入住後定期找水電師傅巡檢,該換就換。
水電師傅多聊聊大部分人裝修時的電力工程,都是交給水電師傅處理,調查中有七成受訪者表示會優先找水電行協助。不過在設備選擇、電流負載設計、線路分配這些環節上,還是需要民衆主動問、主動了解。
專家建議,在施工前不妨和師傅確認一下幾個基本問題,例如配電容量是否足夠、有無預留未來擴充空間、用的設備有沒有經過認證。多問一點,才能讓你的家真正安全長久。
此問卷調查針對30歲以上族羣,總共回收了500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約±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