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時代重任 投身復興偉業 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天我們齊聚北京,滿懷赤誠之心、激動之情,接受“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一崇高榮譽。我們深知,這項榮譽飽含着黨和國家在新徵程上的殷切期望,凝結着時代和人民寄予的深情囑託。我們既備受鼓舞,感念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賦予的歷史機遇,又深感重任在肩,致力於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接續奮鬥。在此,我們全體受表彰的優秀建設者,謹向全國民營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個體工商戶發出如下倡議。

一、矢志不渝跟黨走,做胸懷報國志的奮鬥者。企業營銷無國界,企業家有祖國,愛國是優秀建設者精神的第一要義,是企業家精神的價值體現。追溯過往,非公有制經濟是在改革開放偉大曆程中蓬勃發展起來的,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析因於今,新時代以來之所以非公有制經濟規模和實力大幅提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隊伍持續壯大、素質不斷提高,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作爲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得益於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堅強保障,得益於黨和國家關於非公有制經濟方針政策的發展完善。着眼未來,新時代新徵程,我們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信心。要厚植家國情懷,始終秉持對國家、對民族的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愛國之情化爲報國之行,把企業發展、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續寫“兩大奇蹟”新篇章。要勇擔時代重任,始終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在做大做強企業、引領行業發展中,當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促進者、行動派。

二、勇立潮頭開新局,做一心謀發展的引領者。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蓬勃向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新時代新徵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大顯身手正當其時。我們要弘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堅定發展信心,一心一意謀發展,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勇立時代潮頭,不負時代使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要致力創新創造,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着力做專產品、做精技術、做優服務,努力向新而行、向智發力、向高攀登,不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爲引領行業發展的排頭兵。要加強開放合作,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開拓市場,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水平上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

三、崇法尚德守底線,做守法善經營的篤行者。新時代以來,中國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深入人心,守法經營既是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守的原則,也是健康發展、長遠發展的根本之道。我們要強化法治思維,主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踐行親清政商關係,講正氣、走正道,做到投資決策必問法、經營管理必守法、市場履約必依法、解決問題必靠法,用正確的法治觀引領企業健康發展。要堅持誠信經營,把守法誠信作爲安身立命之本,信守承諾、守法遵約,真正以誠信取得客戶信任、以誠信開拓廣闊市場、以誠信贏得社會認可。要推動企業治理現代化,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優化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規則,強化戰略管理、內部管理、風險管理和科學民主管理,在建設法治民企、誠信民企、清廉民企中提高企業競爭力。

四、以人爲本擔大義,做先富促共富的奉獻者。企業家的價值根植於富而有責、富而有爲的擔當,要在用財富回報社會、以實幹推動共富中實現真正的自身價值。作爲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服務於民、造福於民是我們應該守好也必須守好的本分。我們要樹牢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切實增強先富促共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探索先富促共富的路徑和方式,實現創造財富和奉獻社會的統一。要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當示範,主動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積極開展產業幫扶、消費幫扶,在富民興村中貢獻民企力量、展現民企作爲。要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中作表率,積極參與“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穩崗拓崗、促進就業,努力爲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等羣體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要在參與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中樹榜樣,心繫困難羣衆、致力扶危濟困,彰顯民營企業家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的時代風采。

時代呼喚擔當,奮鬥成就未來。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愛國、敬業、創新、守法、誠信、貢獻”的優秀建設者精神,銳意進取、實幹篤行,將我們的壯志、夢想和價值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獻計出力、再立新功!

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2025年7月29日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