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救生員難覓 民代憂安全漏洞

中央自2019年起推動「泳池與開放水域兩證合一」及「訓練與檢定合一」制度後,救生員發證人數大幅下滑。記者張策/攝影

暑假是遊池旺季,雙北、基隆不少公營場館反映救生員愈來愈難招聘,民代憂一旦出現人力荒,或救生員資格不符,恐出現安全漏洞,要求公部門全面普查救生員資格,硬體方面可導入AI防溺設施補強。

監察院2023年曾調查國內合格救生員數逐年銳減,救生人力不足,遊池救及開放性水域救生員證書合一後,檢定科目偏重遊泳技能及體能要求,被質疑和實際救援需求有落差。

新北議員戴湘儀指,許多泳池場館反映招聘救生員面臨困境,調出全國資料發現,2019年以前委託民間辦理,當時一年有3、4000人取得救生員證,2020年後改由體育署公辦,近年取得救生員證降爲250人至700多人不等。

戴湘儀說,全國救生人力整體需求在8000至10000人,學校泳池、公立泳池、飯店、社區大樓及俱樂部等,都需要人力。除了訓檢合一難度增高,考照費用貴也是原因,加上救生員薪資偏低、責任大,不少救生員選擇轉行。

北市體育局運動產業科長張智偉說,近年接獲公營場館反映,招募救生員不易,主因是體育署針對執業救生員考照資格做修正,早期救生員可能透過民間協會如紅十字會等通過後就可執業,現在須透過政府流程驗證,兼職性質救生員乾脆放棄不考。

新北市水上安全協會總幹事羅澍梵直指,目前檢定製度過於死板,通過門檻高,加上薪資低、責任大,導致參加檢定、通過率雙下降,不少人轉當游泳教練或改行,愈來愈少人投入救生員。

羅澍梵說,救生員平均薪資3萬多元,又只在夏季需求高,培訓及考照約需1萬多成本,救生員證書合一後檢定難度提高,有人考4、5次仍無法通過,導致通過檢定數直線下滑。羅主張,泳池與開放水域檢定不應合一,救人不是比誰遊得快,而是防溺、救人動作要確實,有經驗者更能勝任。

基隆市水上救生安全協會總幹事張敏慧說,今年救生員訓練班剛結束,僅14人報名,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全新北有65處游泳池,對民代要求全面普查救生員資格,硬體導入AI防溺設施,新北體育局迴應,每年會有泳池定期、不定期查覈,要求業者公告救生員證照,五股、土城、蘆洲、三峽運動中心已設置泳池智能防溺系統。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