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標杆的眼光挑B級車,這次蒙迪歐可能比雅閣更合適

現在要是買一臺B級車,你會期待它有一些什麼配置呢?若是告訴你,按照標杆級別去挑選,你覺得哪些車配得起這個稱號,或者這車有什麼配置,才能讓你投上這一票呢?縱觀整個合資B級車市場,現在能配得起這個稱號的車確實有那麼幾臺,但要是優中選優,我們會投福特蒙迪歐(參數丨圖片)與本田雅閣一票。

既然是優中選優的B級標杆,那這普遍性需求自然是需要滿足的,兩款車型都在換代中獲得了運動化的外觀、實用化的座艙,更是在覈心動力方面長期保持着市場的最高標準,具體到一些剛需標準上來看:

在尺寸空間上,比起遵守市場規則的雅閣(4980/1862/1449mm/2830mm),蒙迪歐其實是有一些犯規的嫌疑,它的四項尺寸參數分別達到了4935/1875/1500mm/2945mm,僅在軸距一項上就領先雅閣115mm之多,也是因此,在後排頭部、腿部餘量上,它都對雅閣實現了3指以上的領先。此外,出現在座椅中的翻毛材質,也會讓其在凸顯運動個性的同時,實現對於自身定位的超越,來到A的運動選裝件標準之上。

BB

在覈心動力上,本田的地球夢與福特的EcoBoost都是行業的黃金標準,只不過,放在這兩臺B級車上,福特顯然要更捨得下本兒一些。本田爲雅閣提供的還是思域上的那臺1.5T發動機,僅僅是動力參數進行了上調,141kW的最大功率會逼近一臺2.0T低功率發動機的標準,但260N·m的最大扭矩僅比大衆1.4TSI略高一些,傳動上的CVT無級變速箱也更追求平順,爆發操縱會稍弱一些。

福特則是直接給了蒙迪歐以豪華B級車標準,它不光是全系搭載EcoBoost 2.0T發動機,而且沒有進行任何調校版本的區分,帶來了高達175kW的最大功率與376N·m的最大扭矩,這不光碾壓了雅閣的1.5T,扭矩輸出方面也是超過了奧迪A4L唯一頂配的45TFSI,而且傳動上配套開發的8AT變速箱有更高的扭矩承載,這使得它不依靠四驅系統就能在6.5秒內破百,在A陣中,奧迪A4L、寶馬3系都只有頂配能比它快上十分之幾秒,而帶有4MATIC的奔馳C 260L會比蒙迪歐慢足足1秒。除了動力強讓它跑得快外,還在於車輛的機械架構採用了林肯Z的製造標準,也從野馬那裡在動力開發中尋求了輕量化設計,這些都成就了蒙迪歐遠高於同級的性能水準。

BB

提到這林肯Z的製造標準與野馬的輕量化,那兩臺車的底盤就必須單拎出來說了。我們都知道本田素來有“本田大法”一說,這不光在於地球夢動力,也在於它側重運動化的底盤調校能力,但蒙迪歐此次的換代則是直接在機械硬件層面打牢了豪華基礎。福特不惜成本代價,爲蒙迪歐帶來了第五代超敏輕量化底盤,比鑄鐵輕了53.8%的鋁合金下控制臂不光讓車輛實現高達75%的車身震動吸收,也在應對每一次顛簸、每一個彎道時保持更高的車身穩定性,而這也直接讓蒙迪歐在行車過程中保持了豪華轎車的紮實,拳拳到肉讓其更好地完成了操控與舒適之間的平衡。

當然,關於標杆這件事,現在這個市場所需要的不光是機械素質,也需要在用車的每一環節上都感受到豪華標準。雅閣這邊是將這樣的豪華標準藏在了主被動安全之中,無論是安全氣囊的覆蓋,還是Honda SENSING,都會從安全角度出發去給予車輛支持。或許也是因爲這樣的偏向,雅閣在座艙內會顯得有些保守,特別是它跟思域沒太大差異的中控設計與裝飾,即便是有更大的12.3英寸觸控屏,還是多少會讓人產生一些降級錯覺。

而蒙迪歐除了有前面提到的屬於豪華轎車的翻毛材質座椅外,中控上完成了聯體打造的12.3+27.0英寸超廣域屏設計則會超過傳統B級車標準,讓它擁有一種高端智能新勢力的既視感,無論是分辨率達4K的屏幕硬件,還是SYNC+中所實現的本土化UI設計與交互功能,它似乎都要比雅閣更接近新勢力標準,也達成了對同級市場的越級打擊。同時,同樣與林肯Z共享的Co-Pilot 360,不光能在主動安全與輔助駕駛中提供支持,也比雅閣Honda SENSING多出了自動泊車入位,配合首發的C-V2X車路協同,它無論是在人工駕駛導航,還是在自適應巡航中都將更高效且安全。

我們以往都將邁騰、帕薩特等德系車視爲B級標杆,可當我們看到本田雅閣、福特蒙迪歐在換代過程中所實現的高標準升級,德系似乎已經開始淪爲追趕者。而就這兩款產品之間的對比我們看到,福特蒙迪歐無疑在這次B級新標杆爭奪中顯得更爲全面。從豪華汽車的製造標準到動力上的高性能、底盤中的輕量化,甚至是國人最爲看重的空間、科技,要去優中選優、要去挑戰行業標準,蒙迪歐似乎都要比雅閣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