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追蹤10年 高雄榮總研究證實3D乳房攝影提升存活率

高雄榮總醫院長陳金順認爲這項10來針對乳房攝影追蹤研究調查的數據貢獻很大。記者郭韋綺/攝影

亞洲女性乳房組織緻密性高,傳統2D乳房攝影常因組織重疊而讓癌竈被遮蔽,延誤發現時機。高雄榮總醫院領先全臺導入「3D乳房攝影」作爲乳癌篩檢技術,並追蹤近10年成果,研究證實,3D乳攝不僅及早揪出隱藏病竈,更能提升存活率,5年存活率高出3.4%、9年存活率則高出6.4%。

這項研究由高榮放射線部團隊進行,回溯分析2011至2015年間共4萬8549名女性接受乳房攝影的檢查數據,其中確診545例乳癌,並追蹤至2021年8月,結果顯示,使用3D乳房攝影患者,在早期0至2期即發現乳癌的比例明顯高於2D攝影組,存活率差距更是關鍵。

5年存活率顯示,3D乳攝達到98.4%,比2D的95.0%高出3.4個百分點;9年存活率則爲96.8%,比2D的90.4%整整高出6.4個百分點,相關成果已於「乳房影像期刊」(Journal of Breast Imaging)第6卷第6期。

高榮研究進一步指出,第二、第三期乳癌患者受益最爲顯著,尤其是乳房密度高的女性,在3D攝影下能更有效降低誤判與延誤診斷風險。

研究主持人、放射線部主任周春平表示,「臺灣女性乳房普遍偏緻密,傳統2D攝影偵測力不足,對年輕乳癌患者更是挑戰。3D乳房攝影透過多角度掃描重建立體影像,不僅讓病竈更清晰,也讓早期發現成爲可能。」

乳癌是臺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1萬5千名女性新確診,且發生年齡有逐漸下降趨勢。周春平強調,乳癌治療成效與診斷時間息息相關,「能不能早一步發現,往往決定患者的生存機會。」因此如何提升篩檢效能,已成爲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

70歲乳癌患者劉姵汝年輕時打小針美容隆乳,步入中年後,乳房出現多處硬塊,切片檢查都沒異狀,直到乳房疼痛加劇,轉診到高雄榮總檢查採3D乳房攝影,才確診乳癌第二期,她表示3D乳攝一下就查出病竈,很快切除並做化療,如今已找回健康,近10年來定期追蹤未復發。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指出,院方在2011年便全面導入3D乳房攝影,至今所有乳癌篩檢皆採3D技術,是全臺最早落實應用的醫學中心。「經過將近十年的研究數據,已能確定3D檢查比2D更能幫助女性及早確診,這不只是影像清楚的問題,而是真正與存活率相關,攸關病患能不能多一線生機。」

周春平表示,此研究成果不僅具有臨牀意義,也凸顯乳癌篩檢工具的選擇影響存活率,期盼藉由研究數據,讓更多女性重視乳癌防治,也希望推動政府及醫療界支持先進影像技術普及化,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防癌目標。

目前高雄榮總是全臺唯一提供免費3D乳房攝影服務「早一步篩檢,就多一分保障。」周春平提醒,高密度乳房女性更要重視定期檢查,因爲癌症若等到摸得到腫塊,往往已是中後期,呼籲40至74歲女性務必定期乳癌篩檢。

高雄榮總醫院是全臺唯一免費提供3D乳房攝影的醫學中心。記者郭韋綺/攝影

高雄榮總醫院推動女性接受3D乳房攝影,及早揪出病竈。記者郭韋綺/攝影

70歲乳癌患者劉姵汝呼籲女性及早做3D乳房攝影。記者郭韋綺/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