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照顧全盲、身障童不喊苦 臺東寄養媽:孩子成長是最大幸福
投入寄養家庭服務逾20年的羅貞妹今日受邀到臺東家扶中心分享經驗。(蔡旻妤攝)
據統計,每3名寄養兒少中就有1人有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比例情形,讓有意投入寄養家庭服務的民衆卻步,爲此,臺東家扶中心2日邀請服務21年的羅貞妹分享照顧視障、肢障、情障兒少經驗,她說「看到這些曾受傷的孩子成長、懂事,對我而言就是幸福」家扶中心表示,縣內寄養家庭面臨高齡化,邀請大家投身行列,幫助失依孩子找到溫暖。
臺東家扶中心今日舉辦寄養家庭招募分享會。(蔡旻妤攝)
即使已過退休年紀,羅貞妹與先生多年來秉持「給孩子家的溫暖與愛」,總共照顧了18位孩子,其中包括視障、肢障、情緒障礙、過動、智能障礙及發展遲緩的兒少,她分享因年輕時從事幼教工作認識寄養童,「那時候我才真的認識到寄養家庭這個名詞,原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照顧這些家裡有狀況的小孩子,給予他們家庭溫暖」因而決心投入服務行列。
最讓羅貞妹印象最深刻的是1位全盲的孩子,當時囿於家中空間,孩子必須住在3樓「我還在想,他可以嗎?結果我陪他、教他怎麼上樓,才1次他就會了」,服裝只需要告訴孩子顏色、款式,「他摸一摸後,穿搭甚至比我更得體,我真的很佩服!」她欣慰地說,這位孩子從小對節奏音感很有天賦,如今已是1名街頭藝人了。
羅貞妹也提及,有1位肢體障礙的寄養兒童需拄柺杖才能行動,卻願意主動幫忙洗碗,孩子告訴她「掃地我不會,我可能不能幫忙做很多家事,但我可以洗碗,希望可以幫忙減輕媽媽的勞累」令她既心疼又感動,而這位孩子如今已出社會,可以不依靠別人,用自己的生活技能賺錢。
坦言曾有過放棄的念頭,羅貞妹說,這些孩子都曾經受過傷,必須包容與接納,「當孩子被包容、被接納了,他們就會有微笑」當孩子快樂、自在起來,並且逐漸成長懂事、進步了,對她而言就是幸福。
臺東家扶中心今日舉辦寄養家庭招募分享會。(蔡旻妤攝)
臺東家扶中心今日舉辦寄養家庭招募分享會。(蔡旻妤攝)
臺東家扶中心主任鍾澤胤指出,中心每月持續約有40名兒少安置於寄養家庭,爲讓寄養家庭妥適照顧兒少,並獲得支持,中心每年舉辦在職訓練、心理支持與喘息服務,也盼經由分享會,邀請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加入寄養服務,「有更多人加入寄養家庭,我們就能提供更好的環境,讓這些孩子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