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在地誌工合力清泉 宜蘭柯林涌泉池恢復魚樂園

在宜蘭冬山鄉的柯林第二涌泉池,清澈的泉水正孕育着一場「生機覆育行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志工們參與移除外來種。(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透過跨單位攜手合作,展開外來魚移除與棲地營造。(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專家示範網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在宜蘭冬山鄉的柯林第二涌泉池,清澈的泉水正孕育着一場「生機覆育行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在宜蘭冬山鄉的柯林第二涌泉池,清澈的泉水正孕育着一場「生機覆育行動」。這座涌泉池過去因外來魚類入侵,讓原生魚羣逐漸失去棲息空間,如今透過跨單位攜手合作,展開外來魚移除與棲地營造,讓涌泉逐步恢復成原生魚羣熟悉的家園。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與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農水志工團及在地的河川教育聯盟合作,日前在柯林涌泉池舉辦「外來種魚類移除環境教育活動」,號召50人次參與。志工與專家們利用網捕、垂釣、籠具誘捕等方式,現場示範並實際操作,將吳郭魚雜交種、雜交小鯽、橘尾窄口鯽等外來魚移除,後續將集中處理,避免再度流入自然水域。

宜蘭分署表示,柯林第二涌泉池是蘭陽平原溼地與溪流保育軸帶的重要棲地之一。這裡的涌泉水源清澈穩定,兼具灌溉、補註地下水的功能,更是水生植物、魚類、兩棲類及昆蟲的重要家園。原本屬於私有土地,後由水利單位購置並改造成生態池,水岸大部分保留自然土坡,形成多樣棲息空間。

然而根據去年調查,外來種入侵已對原生魚造成壓力,因此這場行動不只是單次清除,更是未來棲地管理與生態教育的起點。

宜蘭分署指出,這不僅是一次外來種移除,更是「以自然爲本的解決方案」(NbS, Nature-based Solutions)的實踐。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NbS強調透過保護與恢復自然,來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福祉。柯林涌泉的案例,正是地方推動NbS的具體示範。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動的「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建置計劃」,目標是串聯山林、河川、溼地到海岸,形成完整生態廊道。柯林涌泉池的覆育,則是這張生態綠網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未來,宜蘭分署將持續與農田水利署合作,結合農水志工團與地方社區,透過環境教育、棲地維護與生態觀察,讓居民、學生、志工都能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