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夜行「豬肉剝骨師」現身嘉市東市場 半小時處理1頭豬屠體
嘉義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餘國信昨晚帶多名教育部青發署青聚點見習生,到豬肉攤訪談63歲資深陳姓剝骨師,讓青年見習生們大開眼界。圖/餘國信提供
嘉義市最大傳統市場東市場,是市民口中「大竈腳」,豬肉攤有人稱「剝骨師」的夜行師傅,從半夜工作到凌晨,嘉義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餘國信昨晚帶多名教育部青發署青聚點見習生,到豬肉攤訪談63歲資深陳姓剝骨師,讓青年見習生們大開眼界。
大家看他手拿鋒利殺豬刀,解剖豬屠體,只見他刀起刀落,才半小時就處理分類1頭豬屠體,1晚5小時約可處理10頭豬,每頭豬200元,10頭可賺2000元工資,剝骨師採師徒制,全市約20多人,陳姓剝骨師有名大學生學徒,陪在他身邊學習。
餘國信半夜帶青發署青聚點青年見習生,訪談東市場豬肉攤夜間才現身的「剝骨師」。陳姓剝骨師健談,餘國信好奇問他說,「如果剝骨遇到豬的腳趾是5趾的會怎麼處理?」陳姓剝骨師說,「會照常剝好,天亮快去拜拜,我們與豬肉商一樣都拜上帝爺公,屠宰場拜獸魂碑。」
63歲陳姓剝骨師過去是送衛生紙業務員,中年轉換行業,改以「剝骨」爲生,至今28年,1周只休週日晚上,問他處理1頭豬要多久?他說約30分鐘,年紀大了,平均1晚剝10頭豬,從前1頭豬賺120元,後來加10元再加20元,漲到現在200元,1晚可處理10頭豬,約需5小時。餘國信計算,1年超過3000頭,28年近9萬頭,誇讚他邊工作邊分享,功夫技術一流,樂於教學徒。
陳姓剝骨師說,學徒先學摃豬頭,剝出豬頭皮,臺語「摃」、「凸」、「卸」排骨,接着「ㄌㄜ」肩胛骨,只有2只骨,再來是大腿骨,這關係到三層肉最重要。有名20多歲學徒還在讀大學,晚上先來幫陳姓剝骨師,已經從事4年,出師了。
嘉義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餘國信昨晚帶多名教育部青發署青聚點見習生,到豬肉攤訪談63歲資深陳姓剝骨師,讓青年見習生們大開眼界。圖/餘國信提供
嘉義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餘國信昨晚帶多名教育部青發署青聚點見習生,到豬肉攤訪談63歲資深陳姓剝骨師,讓青年見習生們大開眼界。圖/餘國信提供
嘉義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餘國信昨晚帶多名教育部青發署青聚點見習生,到豬肉攤訪談63歲資深陳姓剝骨師,讓青年見習生們大開眼界。圖/餘國信提供
嘉義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餘國信昨晚帶多名教育部青發署青聚點見習生,到豬肉攤訪談63歲資深陳姓剝骨師,讓青年見習生們大開眼界。圖/餘國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