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業達營收/3月595.22億元、年月雙增 今年首季淡季不淡創新高

英業達。 記者吳康瑋/攝影

代工大廠英業達(2356)8日公告3月合併營收595.22億元,較上月成長15.2%,年增19.7%,合併前3月營收達到1,570.34億元、年增20.3%,雖然第1季是電子業的淡季,不過受惠在AI人工智慧領域的佈局,成功讓淡季不淡、繳出歷史同期新高紀錄。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也直言,集團在2025年也將持續衝刺,自己期許整體業績表現再上層樓,而2026年、2027年也要持續突破,團隊在AI方面的佈局,也絕不落人後,包括AI和機器人都已準備就位。

英業達主要業務爲筆記型電腦、伺服器及通訊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團隊在汽車電子方面,也持續擴大布局,目前旗下客戶有電動車廠,也有燃油車客戶,除跟關鍵元件廠商合作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車載資訊娛樂系統(IVI)合作外,未來將延伸至電子控制元件(ECU)等領域。而針對海外佈局,英業達也瞄準歐洲市場,持續加大對捷克廠區的投資力道,發展前景相當樂觀。

英業達今年適逢成立以來的第50週年,葉力誠透露「50年是一段不簡單的旅程」並期許大家在未來50年的旅程,都能繼續攜手奮鬥。總經理蔡枝安則表示,團隊去年整體表現都很不錯,而增加最多的還是在伺服器的部分,佔比甚至有到40%,而目前全球都已在擴產,目前最主要的佈局在墨西哥及泰國,而2025年也會繼續增加;他說,旗下包括伺服器及notebook等產線,未來也都會在全球增加產能,自己樂觀看待2025年各產品線表現續揚。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佈對臺課徵32%「對等關稅」,臺鏈電子製造業也重啓了赴美設廠的念頭,而放眼整個代工產業,英業達也是最早赴美設廠的業者,集團在1995年就已前進美國德州設廠,並在德州首府奧斯汀以及休斯頓落腳,因此若大廠們最終決定將生產陣地搬回美國,佈局最久的英業達則有望因此受惠。而集團在美國德州也握有多個據點,因此無論最終川普的關稅重拳最終如何演變,英業達也因自身較完善的全球佈局,而留有餘力隨時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