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飲控吃鍋不一定安全、「8種人」吃鍋需特別注意

▲火鍋挑錯鍋底也可能踩雷。(圖/Unsplash)

記者曾怡嘉/臺北報導

不多人飲控時最愛用火鍋當正餐,認爲食材在湯裡面燙一燙很健康,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吃鍋不一定安全,原因在於你挑哪一種鍋底,有些鍋底熱量與鈉含量高的嚇人,就算只喝一點湯也容易胖,以及8種人吃火鍋要特別留意!

▲(圖/翻攝自FB/高敏敏營養師)

#火鍋鍋底熱量圖鑑:(以下爲每兩碗湯650ml之數值)

#酸菜白肉鍋 500kcal / 鈉含量3600mg

#白開水0kcal / 鈉含量0mg

#藥膳鍋 680kcal / 鈉含量2291mg

#薑母鴨 900kcal / 鈉含量2700mg

#麻油雞 1000kcal / 鈉含量1320mg

#羊肉爐 700kcal / 鈉含量2400mg

#麻辣鍋 850kcal / 鈉含量3200mg

#昆布鍋 0kcal / 鈉含量650mg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更健康

1.少油烹調、半水酒

很多人喜歡在麻油雞和薑母鴨中加入米酒來調味,高血壓、尿酸過高的朋友務必小心攝取,建議減少酒及麻油的用量,使用半水酒烹調,享用前記得將浮油刮除,減少油脂攝取。

2.加上蔬菜營養才均衡

一般薑母鴨或麻油雞都是以肉爲主,建議加入蔬菜類下去熬煮,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3.選擇「輕」醬料 避開「稠」醬料

少使用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建議以蔥、蒜、辣椒、蘿蔔泥爲主,加入少許醬油,當然吃原味的也是最好的選擇。

4.少吃加工製品

以原型食材爲主,避免像是蛋餃、魚餃、丸子、蟹肉棒、油豆腐等加工製品。

5.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食材

一般人建議以青菜爲主、肉爲輔,多吃原型食材,也可以多增加菇類、藻類的攝取,維持營養均衡。

#以下族羣吃鍋要注意

飲控者:選少油少鈉鍋底,避免食材吸附過多油脂負擔。

高血壓者:建議減少烹調使用的酒量及醬料,以免血壓過高。

自體免疫疾病者:提醒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幹廯患者,進補可能導致免疫過度亢進。

痛風患者:減少喝湯,避免過多的普林使尿酸上升、誘發或加重痛風發作,也要注意肉的份量並多喝水。

易長痘痘粉刺者:避開高油脂鍋底&食材,避免油脂分泌旺盛。

腎臟病友:湯及肉類蛋白質中的磷含量偏高,有腎臟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攝取量。

糖尿病者:建議以少油、高纖食材爲主,南瓜、芋頭、玉米、山藥等主食類食物則要注意攝取量,以免血糖過高。

易嘴破、皮膚溼疹者:嘴巴潰瘍、皮膚尋麻疹、溼疹、皮膚紅腫癢的情況下,身體已處於發炎狀態,若在此時進補,恐造成發炎狀況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