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 民族魂】羅忠毅:至忠至毅的抗日英雄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爲“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中國軍視網特開設【英雄志民族魂】專欄,挖掘整理抗戰時期英烈的感人事蹟,展現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的壯麗篇章,激勵後人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紅色血脈。本期推出《【英雄志民族魂】羅忠毅:至忠至毅的抗日英雄》。

“朝陽升起在黃金山上,秋風吹起枯草,在晴空中旋揚。平靜的塘馬,變成了血腥的戰場。我們的羅、廖首長,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沉着指揮,馳騁疆場。爲了民族的解放,犧牲在祖國的土地上……”這是當年在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民悲痛傳唱的一首輓歌。歌詞中的羅首長,指的是帶領蘇南軍民堅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第16旅旅長羅忠毅。

羅忠毅,原名羅宗愚,1907年出生於湖北省襄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7年入馮玉祥部當兵,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此便堅定地走上了他嚮往的革命道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羅忠毅留在閩西南地區堅持艱苦的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粟裕、羅忠毅率領新四軍第二支隊創建蘇南抗日根據地。1940年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渡長江,羅忠毅出任江南指揮部參謀長,率部在蘇南地區積極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主動打擊敵人,發展壯大自己,參與開闢以茅山爲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多次挫敗日僞軍“掃蕩”“清鄉”以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後,羅忠毅在衆多自衛武裝和秘密交通員的鼎力支持下,成功將皖南黨政機關、新四軍撤退人員以及失散同志,共計9000餘人,安全撤離至蘇北地區,爲新四軍的保留與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西池塘戰鬥中,他的新婚妻子柳肇珍中彈犧牲。痛失並肩作戰的愛人,羅忠毅自此立下“殺千敵爲妻復仇”的誓言。

1941年4月,蘇南新四軍部隊改編爲新四軍第6師,羅忠毅任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廖海濤任第16旅政治委員,率部轉戰於句容、丹陽、武進、溧水地區,曾指揮部隊在黃金山地區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作戰,打退了頑軍的進攻。此役前後持續4天,三戰三捷,迫使國民黨頑固派暫時停止了對蘇南新四軍的大規模進攻,扭轉了皖南事變後蘇南地區的危急局面。

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軍集中3000餘人的兵力,突然襲擊新四軍第16旅旅部和中共蘇皖區委機關駐地溧陽縣塘馬村。羅忠毅和旅政治委員廖海濤指揮部隊與日軍展開血戰,先後打退敵人8次衝鋒,殲敵700餘人,使旅部、後勤單位1000餘人得以突出重圍,粉碎了敵人一舉消滅我蘇南黨政軍領導機關的企圖,保存了我軍在蘇南抗戰的骨幹力量。而羅忠毅和廖海濤等270餘名指戰員在血戰中壯烈殉國。

戰鬥中,一股敵人突然從側面撲來,一陣猛烈掃射,一下子倒下好幾個戰士,羅忠毅怒火中燒,端起機槍一陣掃射。他嘶啞着聲音疾呼:“共產黨員、青年團員站出來,同志們,跟敵人拼了!”幾十名傷員奮力拿起武器,與日軍展開白刃格鬥。當日軍再次進攻時,率隊衝鋒的羅忠毅,中彈倒在血泊中,不幸以身殉國,時年34歲。

塘馬戰鬥結束後,新四軍軍部通電全軍沉痛悼念:“羅、廖兩同志,爲我黨我軍之優秀老幹部,爲黨爲革命奮鬥十餘年,忠實、堅定、勇敢、負責,艱苦締造蘇南根據地,卓著功勳。”

2009年9月10日,羅忠毅被國家11個部門評爲100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2014年民政部授予羅忠毅“著名抗日英烈”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