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船長”劉世瑜:救人是一種本能 誰遇險都得幫一把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8日訊7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山東省道德模範系列記者見面會第二場,邀請第九屆山東省道德模範中的代表講述先進事蹟和感人故事。
劉世瑜,是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山角社區的一名漁民,他今年59歲,生在海邊,長在海邊,靠打漁爲生將近40年。今年,他獲評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山東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2021年9月5日,因爲海上風力大,危險係數高,他駕駛漁船返航,途中收到另一艘漁船的求救信息,他趕緊聯繫附近的漁船一起前去救援。當時遇險船已經看不見了,只剩在波濤中漂浮的一艘小救生筏,遇險人員都在上面,隨時可能被海浪掀翻。他們拋出救援纜繩,合力將遇險船員一個接一個救起,整個救援過程持續了2個小時,才終於把7名遇險船員救了上來。
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在海上遇到這種情況,2003年冬天,他和同伴就曾在9級大風中救起過10名外地船員,剛把最後一個人救上來,遇險船隻就被海水完全吞沒了。
劉世瑜說,收到求救信號的時候,根本顧不上害怕,腦子裡就一個念頭:救人!要說信念,就兩點:責任、情分。當船長的,守護生命是天職,靠海吃飯,誰遇險都得幫一把,茫茫大海上,他們就是彼此唯一的依靠。就像老一輩常說的:“船幫船,人幫人,出了海就是一家人”。
現在山角社區文明實踐站經常組織開展道德模範宣講,劉世瑜就報名當宣講員,有時候在社區,有時去學校給孩子們講。他分享的重點,不是反覆講自己過去做了什麼,而是和大家交流更實用的技能,比如海上安全培訓,他結合自身經歷告訴大家:救援不是蠻幹,而是要講究方法,比如如何利用風浪節奏接近遇險者、怎樣快速固定救生筏這些經驗。
日常生活中,誰家有困難搭把手,看見誰家漁網破了幫忙補兩針,這些小事他都會做。他還帶着家人鄰里一起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環境整治、關愛孤寡老人等。“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一起行動,力量就大了。”他說。
劉世瑜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向上向善的行列中來,讓做好事、講道德成爲一種習慣,一種風尚。
閃電新聞記者 王雨心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