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上萬人!特管法新制遭批程序不正義 醫憂特定團體壟斷醫美市場
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嚴禁醫師未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就從事醫學美容手術。不過引醫界反彈。聯合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近日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嚴禁醫師未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就從事醫學美容手術,形體美容外科學會常務理事邱正宏表示,全臺近千家診所及上萬名從業人員及其家屬恐受衝擊,加上原非大外科醫師們已有相關手術經驗並通過審覈者,未來僅能做美容醫學處置將受影響。目前已整理相關意見,預計下週至立院由立委王正旭協助協商。
衛福部將原先單一的美容醫學規範改爲三層級管理,特定醫美處置能做光電治療、針劑注射,執行醫師需經過PGY訓練,若未通過需於2年內完成;美容醫學手術及特定美容醫學手術則須具備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婦產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診醫學科及皮膚科等十科專科醫師資格,而特定美容醫學手術執刀醫師僅能對對應項目執刀。
邱正宏表示,此次修法在程序正義、評鑑權力分配、急診人力外流、緊急後送安全等關鍵議題上存在巨大風險,甚至恐讓特定團體壟斷醫美市場、傷害全民醫療權益。有近千家診所及上萬的醫美從業人員及其家屬將受到影響。
「不反對醫美提升品質」邱正宏說,促進病患安全是共同目標,但方式需合理,8年前修正特管法時,經過多次協商討論,凝聚共識後才推出,這次修法並未與大家溝通,認爲對醫療專業不尊重、程序上不正義。
邱正宏也提到,現行規範的八大手術項目有限定專科醫師實行,後來實施特管法後,只要提出做過定量案例後,就可以繼續執行八大手術項目。但現在被列在一般美容手術項目,例埋線拉提、割雙眼皮、隆鼻等手術,若修法明年元旦正式上路後,家醫科醫師等將無法再做相關手術,僅能做注射、針劑等美容處置項目。
邱正宏說,這些家庭醫師過去也是經過相關認證審覈過,纔可施作手術,將修正的新規定就無法施作任何手術「等同於失業」。
邱正宏再說,目前全臺僅醫療策進會能執行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全臺數百家施作手術的診所若都必須在2年內取得認證,「根本不可能全部做得完」,且單次認證費用約6至8萬元,效期僅3年,是否應放寬其他民間機構也做認證,非獨厚特定單位。
邱正宏表示,過去做八大手術項目需要上繳後送計劃,若新制上路需要跟附近醫學中心簽約後送醫院。他舉例,他診所最近醫院是萬芳醫院,因他有加入家醫照護羣關係相對緊密簽約上不會有問題,但若較近醫院不願意簽約,難道要後送到更遠的醫院。
邱正宏說,醫師保障病患安全重要,但品質認證並非唯一方式,更有效的方法是要求施作手術的醫師必須具備急救技能,如高級心臟救命術。這幾年的醫美案例,難道施行的醫師沒有專科醫師資格嗎?有幾個案例的醫師是沒有PGY訓練而造成悲劇,答案是0。
邱正宏表示,現在要去限制醫師說一定要有PGY訓練資格,但政府有想過醫院是否能提供這麼多名額給醫師訓練,這一定要有配套措施。目前已正式提出相關訴求,立法院下週二也預計召開協商會議,將由王正旭協助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