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香菜被選食農教育體驗模組 種在窗檯60天收成採收下鍋

彰化縣北斗國中學生現做香菜蛋卷。圖/北斗國中提供

農業部推廣食農教育,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發現教師前置作業有困難,開發3套食農教育體驗模組,今天在北斗國中發表應用成果,現場食用芫荽做的蛋卷、咖啡和蓋奶,北斗國中、國小的家長都認爲體驗模組適合當作寒暑假作業,親子可在家共同操作。

北斗芫荽佔全臺產量八成,今發表的是芫荽體驗模組,北斗國中農藝指導老師蔡孟宏說,12年前學校在校園開闢農園種農作物,經常種北斗鎮特色農產品芫荽,兩個月前使用食農教育體驗模組,學生分組使用5部平板電腦操作,向臺中農改場反映登入、輸入字數限制等問題,一一克服後,軟體變得更好用。

臺中農改場人員解說學生使用的飲食製作智慧餐盤軟體, 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和每天食用的食物、種類和分量,軟體會建議需要補充的營養素,及營養來源的食物種類,家長和學生用這套軟體能聰明吃,達到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

「當生命學會照顧生命,愛就從此開始。」北斗國中校長郭佳文說明學校推廣食農教育的初衷,從地瓜葉到北斗特產芫荽,食農教育結合在地,落實「食當季,吃在地。」北斗國小校長遊美雯也說,食農教育傳授從產地到餐桌的道理,教會孩子惜福惜食。

北斗國中學生製作芫荽蛋卷,家長會長莊浚勝提供香菜(芫荽)熱美式咖啡、香菜奶蓋,展示香菜波蘿麪包和香菜餐包、香菜手工餅乾,到場的來賓和家長品嚐芫荽手工蛋卷搭配香菜咖啡都讚不絕口。現場展示體驗模組芫荽盆栽,放在窗臺有陽光照射即可生長和採收。

臺中區農改場長楊宏瑛表示,農改場發現教師推動食農教育的困擾,因此開發地瓜葉、芫荽、薄荷這3個體驗模組,從種籽包、肥料、噴壺到手冊一應俱全,農改場又開發輔導軟體,師生登錄後輸入影像,系統會提醒澆水施肥,最後一個步驟是上傳所有作業,待整個栽種作業完成,即可下載井然有序的檔案;軟體很適合假期親子共學,繳交漂亮的寒暑假報告。

臺中區農改業場在北斗國中舉辦食農教育發表會,展示北斗國中、國小的成果。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北斗國中展示食農教育成果。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北斗國中標示校內農園的配置方位。記者簡慧珍/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