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創新高,市值超4萬億美元,黃仁勳再度減持,身家超巴菲特

先提一嘴英偉達爲啥這麼牛

AI這幾年火得一塌糊塗,ChatGPT、Sora這些大模型全靠英偉達的GPU撐着,簡直是AI時代的“賣鏟子”生意

英偉達的芯片在算力上幾乎是獨一份,市場佔有率高得嚇人,微軟、亞馬遜、谷歌這些大廠都得排隊搶貨

財報數據也亮眼,第一季度營收440億美元,同比暴漲69%,第二季度預計還能再衝450億美元

這種增長速度,擱誰身上都得被市場追着捧

再加上華爾街對AI的熱情不減,分析師甚至喊出英偉達市值能奔6萬億去,股價自然是一路狂飆,2025年至今漲了21%,過去五年更是暴漲1400%

黃仁勳減持的事也得提一提

他最近賣了3600多萬美元的股票,之前還拋了7億多美元的,計劃到年底前賣掉600萬股

這事乍一看挺嚇人,CEO賣股票是不是不看好公司了?

但其實這都是通過10b5-1計劃預先安排的交易,主要是爲了規避內幕交易的風險,屬於常規操作

黃仁勳手裡還握着7500多萬股直接持股,外加通過信託和合夥企業間接持有的7.86億股,佔公司3.5%左右,市值仍然天文數字

他賣這點股票,對他個人財富來說就是九牛一毛,更多可能是爲了多元化資產或者個人財務規劃,比如避稅啥的

畢竟,他還通過基金會捐了價值3.3億美元的股票,省了不少稅

所以,減持這事兒不一定說明他對英偉達沒信心

那英偉達的市值有沒有泡沫?這個得從兩方面看

一方面,英偉達的業績確實硬核,營收和利潤的增長不是吹出來的,AI需求還在井噴,短期內它的龍頭地位很難被撼動

市場給它的估值高,部分原因是基於未來的預期,分析師覺得AI這波浪潮還能再推着英偉達跑好幾年

Loop Capital的分析師甚至預測英偉達能到6萬億市值

但另一方面,風險也不少

首先,英偉達的股價已經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意思,市盈率雖然比過去三年平均值低,但仍高達32倍,估值不算便宜

其次,競爭對手也不是吃素的,AMD、Intel,甚至一些大廠可能自己研發芯片,市場份額遲早會被分

再者,地緣政治和政策風險也不小,比如美國對華芯片出口限制,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50億美元生意基本涼了,這對營收是個打擊

還有,AI熱潮要是降溫,或者大廠在AI上的投入縮水,英偉達的需求可能會被狠狠砍一刀

市場情緒也是個大問題

英偉達股價今年雖然漲了21%,但也經歷過大起大落,比如1月27日一天跌了17%,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

3月3日又因爲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跌了9%

這種波動說明市場對它的預期已經很敏感,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崩盤

有人喊英偉達要奔10萬億,但也有人覺得它快成多米諾骨牌了,隨時可能倒

這種兩極分化的情緒,正說明市場對英偉達的估值沒啥共識

黃仁勳身家超巴菲特,聽着挺誇張,但其實也不意外

他的財富主要來自英偉達3.5%的股份,市值一漲,他身家自然水漲船高

巴菲特1430億美元的財富更多是分散投資的成果,而黃仁勳是靠單一一隻股票衝上去的,風險集中度高多了

這也側面說明,英偉達的股價要是回調,他的身家可能也會大幅縮水

總的來說,英偉達現在的市值有它的邏輯支撐,AI這塊蛋糕還在做大,英偉達短期內還是香餑餑

但泡沫化的傾向也不是沒有,估值偏高、競爭加劇、外部風險這些因素都可能讓它摔個跟頭

黃仁勳減持更多是個人財務操作,不代表公司要不行了

市場現在有點像坐過山車,追高得悠着點,AI熱潮再猛,也得防着哪天風向變了,英偉達這艘巨輪可別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