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聽完賴第四講「國防」 張延廷驚:漢光演習變成配角

我方國軍「漢光演習」反映整體防衛戰略核心。(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籍總統賴清德近日開展「團結國家十講」,昨日第四講主題聚焦「國防」。前中廣董事長、「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今(2)日邀請各界軍事專家,對賴「團結十講」第四講內容召開記者會作出點評。對此,軍事評論者、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則指出,國軍最大的演習就是漢光演習,「但現在主戰部隊變成配角,防衛韌性變成主角」,往往流於外行領導內行,而賴清德一直在弱化臺灣的國防,這狀況非常嚴重。

張延廷首先指出,總統講話要有三個原則:要嚴謹、要科學、要有邏輯。因爲總統講話動見觀瞻,帶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一定要精準、有全面性,不可以帶有偏執。對於賴清德在第四講中提及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1958年的823炮戰,張延廷則肯定國軍對臺灣有非常大的貢獻,讓後面臺灣纔有民主發展、轉型,到現在民主鞏固,都是當初兩蔣時代打出來的根基,「但一到他那邊,賴清德就完全的否定了。」

除此之外,賴清德也在昨日第四講指出,「漢光演習」反映整體防衛戰略的核心,當國家面對區域安全情勢與灰色地帶衝突時,更需要有完整的「防衛韌性」來應對及應處。張延廷也表示,其實「主戰部隊」比「防衛韌性」更重要,主戰部隊應該要是絕對的第一優先,而國軍最大的演習就是漢光演習,「但現在主戰部隊變成配角,防衛韌性變成主角」,往往流於外行領導內行,搞不清楚輕重緩急、先後次序,最後變成事倍功半,累死三軍。

有關購置國防先進裝備,張延廷也提及,中方的「殲20」、「殲35」戰機加起來共有300多架,臺灣卻連一架「F-35」都沒有。張延廷表示,日本拿到「F-35」十餘年、南韓、新加坡也跟上,臺灣至今卻仍未有「F-35」,張延廷質疑「不是說臺美關係有史以來最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