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宣佈啓動一輪重大重組計劃,首席執行官稱“不再開空頭支票”

當地時間7月24日,美國芯片製造巨頭英特爾(Intel)宣佈啓動一輪重大重組計劃,擬裁撤約15%的員工,同時取消在歐洲投資數百億美元建設新廠的規劃。該公司表示,將集中資源發展人工智能(AI)芯片與核心製程技術,力求重奪市場份額。

新任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在對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不再開空頭支票,每一筆投資都必須符合經濟邏輯。”受此消息提振,截至發稿前,英特爾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逾3%。

削減層級、暫停擴張

英特爾表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員工總數爲96400人,預計到年底將進一步削減至75000人,較2024年底水平減少約22%。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大衛·津斯納(David Zinsner)稱,裁員集中在中層管理層,公司削減了近50%的組織層級,目的是提高效率、精簡決策鏈條。

與此同時,公司將暫停俄亥俄州新工廠的建設,並取消此前規劃的德國、波蘭工廠項目。陳立武在備忘錄中寫道,英特爾未來將在“芯片需求確實存在”的情況下才推進產能建設,取代以往“先建後用”的模式。他強調,必須通過始終如一的執行力贏得客戶信任,並將親自審查所有重大芯片設計方案。

在製造業務上,英特爾將整合全球封裝業務,計劃把哥斯達黎加封裝工廠併入越南、馬來西亞現有運營體系。這也意味着公司將放棄長期維持多地運營以增強供應鏈彈性的戰略。

轉向AI與先進製程尋求突破

英特爾近年因錯失AI芯片發展機遇而落後於英偉達、AMD等競爭對手,其PC和服務器市場份額也遭到侵蝕。第二季度,英特爾總營收爲129億美元,雖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高於市場預期的119.2億美元;公司淨虧損擴大至29億美元,爲連續第六個季度虧損,也是35年來最長連虧紀錄。

其中,PC芯片部門營收爲79億美元,同比下降3%,但略好於市場預期;數據中心與AI芯片業務營收增長4%,至39億美元;合約製造部門營收則增長3%至44億美元,但虧損擴大至32億美元。

展望未來,公司將繼續推進18A與14A先進製程工藝的開發,其中18A主要用於自研產品,而14A則寄望吸引外部大客戶。津斯納表示,儘管18A技術目前客戶有限,但即便僅服務於英特爾自身業務,也具備良好的投資回報。英特爾亦在財報中坦言,若無法爲14A吸引足夠多的外部訂單,公司可能被迫退出部分製造業務。

在AI戰略方面,陳立武表示,公司將專注於推動具備複雜任務處理能力的模型開發相關芯片,但尚未披露具體產品路線圖。他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上強調,“我不相信‘只要你建好,他們就會來’這套邏輯”,而是主張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推進具有商業可行性的產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