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南中華東陸橋挨批道路設計不當 交通局將提調整方案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臺南市東區中華東陸橋繼前年61歲楊姓阿婦人載着孫子在上橋處與大貨車擦撞,楊婦重創不治,上月23日49歲林姓女清潔工清晨騎車上班,與大貨車擦撞身亡;今天下午交通局長王銘德會同警方、議員會勘,初步調整方向爲「兩線對兩線」。
臺南市南區中華南路一段道路爲四線道,最左側爲左轉專用道,目前汽機車均可直行外側與中間兩線車道通過大同路二段,再從中華東路三段陸橋,前往東區;但在陸橋的上橋處,因橋面車道縮減爲兩線,導致中華南路最外側車道的機車若要上橋,必須不斷靠左行駛。
臺南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長林詠軒指出,車道的設計逼得機車在上橋處必須往內鑽進去,大車其實只是直行,沒有變換車道,卻極容易發生擦撞;兩年前出事時已經提醒過交通局,但交通局當時僅在上橋處裝設「機慢車行駛請遠離大型車輛」,道路設計沒有任何改變。
林詠軒認爲,交通局早就應該要調整車道配置,讓上陸橋的車道要對稱;楊婦女兒也向本報投訴指出,再發生死亡車禍,不只是駕駛責任,更是道路設計的結構性問題,原本設計迫使上橋機車必須在路口範圍貼近大車,政府必須從源頭改善。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調整方向比照上月26日國民黨市議員曾培雅初步會勘結論,中華南路往陸橋「兩線對兩線」調整,並加強標線提醒。
林依婷建議,目前的最外側車道調整爲右轉專用道,機車無法直行就不能上橋,就不會往裡面鑽、跟大車擠;最左側維持左轉彎用道,汽機車可從中間的兩線車道上橋,讓兩線道路對橋面兩線車道,兩線道最前方劃設機車停等區,當綠燈時機車就能優先上橋。
王銘德擔心,因爲橋下有住家,突然禁止最外側車道不能直行,這樣的變化如同北市拆除公館圓環,住戶恐怕無法接受,抗議原來回家的路變得很麻煩;另外即使劃設爲右轉專用道,可能還是會有上橋機車騎在專用道,再往內鑽上橋,也沒辦法解決問題。
林詠軒表示,住戶要回家,可以從中間車道直行,再靠用行駛到橋下;因右邊車道只能右轉,不會有車流交織的問題;另外,右轉專用道可在路口紅燈亮起時,同時顯示右轉綠燈,若有直行機車佔用,此時後方機車自然會鳴喇叭將他們驅離,久而久之就不會再有直行車佔用。
由於藍綠議員看法一致,均是最外側車道改爲右轉專用道,汽機車今後一律從中間兩線車道上橋或直行到橋下,同時再增設指引、告示牌,以及安排警力引導指揮,並拉長宣導期,讓駕駛人逐漸適應;王銘德表示,經綜合意見後,會依此方向在兩個星期內提出正式方案,再辦理聯合會勘。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交通局長王銘德今天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民進黨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國民黨市議員蔡宗豪以及大忠裡裡長許智雄、林詠軒等人辦理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