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南後壁水災找解方 民代點出八掌溪疏浚土方堆在這處恐是因素之一

臺南後壁菁寮農場原是臺糖種植甘蔗的農田,屬於天然滯洪池,面積約有300多公頃,如今約有30公頃堆滿八掌溪疏浚的土方泥沙,被地方認爲是此次造成後壁積淹水嚴重的因素之一。記者萬於甄/攝影

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帶來豪大雨,造成臺南後壁、白河多處地區積淹水嚴重,災後各界也開始找尋積淹水起因,除了累積降雨量逾400毫米外,市議員李宗翰認爲,位在八掌溪旁的菁寮農場原是緩衝的天然滯洪池,現在卻是疏浚土方的堆置場,導致滯洪量恐減少50萬噸,不排除是這次水災釀禍的因素之一。

南市水利局迴應,南市府也相當關心重視該土方堆置問題,獲悉後也隨即發文給第五河川分署,並已獲得正式迴應,第五河川分署預計9月可完成土方去化規畫,後續將依時程發包,解決土方堆置問題。

李宗翰說,菁寮農場原是臺糖種植甘蔗的農田,面積約有300多公頃,受去年凱米颱風影響,不少民衆希望八掌溪可以疏浚,疏浚是好事,然而第五河川分署疏浚後的泥沙土方並沒有妥善的規畫,反而放置堆積在位於排水中游段的菁寮農場。

他提到,菁寮農場以往是天然的滯洪池,原計劃開發50公頃,如今已有30公頃堆滿八掌溪的泥沙,而這些泥沙的空間原先可儲水,幫助下游緩和洪水的到來,讓排水有時間可暢通,但現在滯洪池沒有發揮功能,反而造成排水負擔,連帶排水溝也被泥沙堵塞。

李宗翰指出,後壁區整體排水水文有3條大排,菁寮農場就位在崩埤大排旁,此次崩埤大排水流全流往下游新嘉裡,且排水回水倒灌,造成菁寮、新嘉裡等社區積淹水嚴重,因此,希望第五河川分署應對疏浚後的泥沙土方有妥善規畫,而不是佔用淹水地區的滯洪池。

後壁區長李至彬表示,去年凱米颱風一樣造成後壁積淹水災情嚴重,因此大家關注焦點在解決積淹水問題,而最主要問題就是八掌溪疏浚,但疏浚土方一開始找不到暫置點,只好堆置在臺糖的菁寮農場,且臺糖土地相較容易取得與協調。

他透露,土方堆置一段時間後,地方也有一些疑慮的聲音出現,因該處原先是天然的滯洪池,雖然農場面積達300公頃,但居民仍憂心土方影響天然滯洪功能,隨即也向第五河川分署等相關單位反映,獲得的迴應是將會綜合評估規畫處理。

大量堆積的八掌溪疏浚土方,已成爲一座座小山。記者萬於甄/攝影

市議員李宗翰認爲,位在八掌溪旁的菁寮農場原是緩衝的天然滯洪池,現在卻是疏浚土方的堆置場,導致滯洪量恐減少50萬噸,不排除是這次水災釀禍的因素之一。記者萬於甄/攝影

臺南後壁菁寮農場原是臺糖種植甘蔗的農田,屬於天然滯洪池,面積約有300多公頃,如今約有30公頃堆滿八掌溪疏浚的土方泥沙,被地方認爲是此次造成後壁積淹水嚴重的因素之一。記者萬於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