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颱風過後積水藏病媒 高市衛生局揭「3種傳染病」風險高

高市衛生局製作圖卡提醒災後是關鍵防疫期。圖/高市衛生局提供

中臺丹娜絲帶來強風驟雨,全臺多地傳出災情,高雄亦有部分地區積水、淹水與環境污染情況。風災過後進入關鍵防疫期,高市衛生局今天提出警告,環境中潛藏鉤端螺旋體病、登革熱與腸道傳染病風險提高,民衆清理家園之餘,務必落實個人防護,避免災後疫情擴散。

衛生局指出,豪大雨導致多處污水溢流、泥沙覆蓋地面,增加病原菌傳播機率,民衆赤腳或穿拖鞋在污染區域活動,極易因皮膚傷口接觸污水而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甚至破傷風,應穿戴雨鞋、防水手套與口罩作業,降低風險,特別是長者、慢性病患或免疫功能不佳者,需加倍小心。

除了個人防護,防範登革熱刻不容緩,颱風過後48小時內是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的黃金時機,雨後殘留的容器積水,極易成爲埃及斑蚊的溫牀。

針對登革熱高風險裡鄰與前次疫情熱點區進行病媒蚊密度監測與列管,衛生局已調派消毒人力深入社區清除積水,民衆應主動巡視家戶內外,包括陽臺雜物、屋檐排水槽、機房、地下室與水溝處,徹底清除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防堵疫情擴散。

飲用水與食安同樣是風災後重要環節。衛生局表示,若家中蓄水桶、水塔曾受淹水波及,應儘速排空並消毒,飲水務必煮沸後再飲用,或改用市售瓶裝水,泡水過久或退冰過久的食物應全面丟棄,勿因節省而冒險食用,以免引發腸道感染,另可使用含氯漂白水稀釋後擦拭居家環境,防範霍亂、桿菌性痢疾、A型肝炎等水源與食物相關疾病。

衛生局強調,災後第一週爲防疫關鍵期,將與環保局與清潔隊密切協調,針對社區病媒蚊熱區加強清理與消毒,也提醒各里鄰辦公處與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動配合巡檢環境,共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降低疫情風險,讓高雄在風災後迅速恢復正常健康生活。

衛生局提醒,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腹瀉、紅疹、噁心、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是否來自淹水地區,家中是否有積水、其他人是否出現類似症狀等訊息,協助醫師判斷並早期通報,針對糖尿病、心肺病、癌症患者等高風險族羣,建議近期避免前往病媒蚊高風險區,外出時也應佩戴口罩與防蚊措施。

高雄市衛生局防疫人員執行災後噴藥防治工作。圖/高市衛生局提供

高市衛生局製作圖卡提醒災後是關鍵防疫期。圖/高市衛生局提供

高市衛生局製作圖卡提醒災後是關鍵防疫期。圖/高市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