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東晴空出現巨大「龍捲風」 專家解惑:塵捲風才對
今天台東鹿野鄉上空出現類似龍捲風的奇景,臺東氣象站解釋,正確名稱應該是「塵捲風」,形成原因是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後迅速上升,產生旋轉氣流所致。圖/潘姓讀者提供
今天台東縱谷平原上空出現類似龍捲風的奇景,時間約延續10分鐘之久,高聳直入天際,鹿野、關山一帶居民都有看見。臺東氣象站解釋,正確名稱應該是「塵捲風」,它常出現在天氣晴朗、日照強烈之際,形成原因是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後迅速上升,產生旋轉氣流所致。
早上近11時左右,有民衆在鹿野鄉瑞源橋畔看見大量細沙被強風捲上天際,猶如「龍捲風」。潘姓目擊者說,今早天氣晴朗炎熱,他人在關山鎮電光裡,一陣大風吹拂後看見遠方天空出現巨大「龍捲風」,急忙用手機紀錄過程,時間約10分鐘之久。
臺東氣象站主任冉立羣解釋,民衆看見的「龍捲風」正確名稱應該是塵捲風,過去在卑南溪河牀常發生小規模的塵捲風,但不如這次來得「漂亮」。
冉立羣進一步說明,塵捲風的形成有三大條件,第一、晴朗少雲的天氣,日照強烈,能加熱近地面空氣,促使熱空氣快速上升。第二、微弱的背景風,如果風太強,會破壞旋轉上升氣流的結構,使塵捲風難以維持。第三、空曠平坦地形與乾燥土壤,平坦地面有助於吸收太陽熱能,若地表爲沙地或塵土鬆散,沙粒和塵土容易被捲入氣流中,讓塵捲風更加明顯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