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東28歲女子疲倦乏力未改善 醫曝:確診接吻病
臺東1名28歲張姓女子確診爲「EB病毒感染」,俗稱「接吻病」。感染科醫生許瀚仁表示患者因長新冠造成EB病毒活化,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脾臟腫大情形。圖/臺東馬偕醫院提供
臺東1名28歲張姓女子因持續性低溫、疲倦乏力,去診所看診未改善,去大醫院檢查後確診爲「EB病毒感染」,俗稱「接吻病」。臺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生許瀚仁表示,EB病毒可透過親吻、共用餐具、飛沫等方式傳播,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易被忽視。
許瀚仁表示,EB病毒屬於人類皰疹病毒的一種,又稱爲「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它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毒,多數人在幼兒或青少年時期就會被感染。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絕大多數人在兒童時期就已經感染,且通常沒有任何明顯症狀。
他說,EB病毒最棘手的地方在於,一旦感染,它會終生潛伏在你的體內,成爲你身體的一部分。在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病毒會保持「沉默」狀態;但當你的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可能再次活躍。
許瀚仁發現該患者脖子上有1顆較爲腫大的淋巴結,其餘理學檢查並未異常,抽血顯示白血球在正常範圍內,但單核球及淋巴球較爲上升,肝功能GOT/GPT也皆有上升現象,因此在門診爲其檢測臺灣人常見的B肝、C肝及EB病毒,並收住院進一步觀察。
住院過程中,腹部超音波顯示患者有脾腫大的現象,抽血報告顯示B、C肝炎皆爲陰性,而EB病毒呈現陽性合併再復發,因此給予張小姐低劑量類固醇以抑制發炎反應。在低劑量類固醇治療1周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範圍,也不再感到疲倦乏力。
許瀚仁強調,EB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唾液。這也是「接吻病」這個名稱的由來。除了親吻外,共用杯子、餐具或牙刷,甚至是幼兒間共用玩具,都可能傳播病毒。一旦感染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