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淨利潤大增,國際業務亮眼 中國銀河證券做對了什麼?

文/顧瑾

“我們堅持戰略引領,錨定一流投行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防範風險,主要財務指標穩中有進,歸母淨利潤超百億元,保持十五年來年度最好排名,一流投資銀行建設之路走的更穩更實。”中國銀河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晟,在4月16日舉辦的中國銀河證券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致辭中表示。

2024年,中國銀河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54.71億元,排至行業第四名。2025年一季度,其主要財務數據再次大增。以歸母淨利潤爲例,預計同比增幅將達70%至90%。

實際上,中國銀河證券可謂近年來業績排名提升最爲明顯的頭部券商。在2020年及更早,其營業收入大多排在行業第七及以後;但2021年以來卻穩居行業前五。

“2022年、2023年,國內證券公司業績普遍下滑。中國銀河證券在此輪券商寒冬期中表現頗爲堅挺,行業排名隨之提升。如今,伴隨2024年市場的回暖,其業績增速更是格外顯著。”某券商資深人士如此評價中國銀河證券。

2024年,中國銀河證券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到5.4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更是高達27.31%,預計遠超券業平均增速。

業績大增,源自何處?從各業務條線來看,投資交易業務提升最爲明顯,同比大增45.91%;財富管理業務次之,同比增加15.73%。此兩項業務業績提升與股市回暖高度相關,2024年諸多券商亦實現增長,只是漲幅可能不及中國銀河證券。

而在國際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方面,中國銀河證券更是實現了逆勢增長,分別實現8.29%和11.80%的增長。2025年一季度,其在IPO、定增、併購重組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業務是中國銀河證券近年來的重點發力方向;在中國銀河證券內部,投資銀行業務與國際業務協同效應頗高,這使得其在國際業務展業更進一步的同時,投資銀行業務業績亦隨之提升。投資銀行與國際業務,恰是中國銀河證券董事長王晟經驗最爲豐富之處。

淨利潤同比大增27.31%,投資交易、財富管理表現亮眼

2022年—2023年,受資本市場波動等影響,證券公司業績普遍欠佳。伴隨2024年“924”政策後股市的回暖,券商2024年業績有所提升,但在基數較大的頭部券商中,2024年業績持續縮水者並不鮮見。

然而,中國銀河證券,可謂頭部券商中頗爲堅挺者。

以淨利潤爲例,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2023年,我國證券公司淨利潤均值同比縮水3.14%,中國銀河證券卻逆勢上漲1.43%。2024年,業內人士預計券業業績增速均值將轉正,中國銀河證券的歸母淨利潤破百億大關,達到100.31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7.31%。

營業收入方面,中國銀河證券表現同樣可圈可點。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54.71億元,同比提升5.43%,排至行業第四。從排名來看,2021年以來,中國銀河證券營業收入穩居行業前四,而在2020年及以前,則時常位列七名開外。

2025年一季度,中國銀河證券的業績表現則格外亮眼。根據其日前發佈的業績預告,中國銀河證券2025 年前三個月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7.73億元—31.00億元,同比增長70%至90%。

拉動中國銀河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中,中國銀河證券將其總結爲:主動把握市場機遇,穩中求進,不斷尋求業務突破;財富管理、投資交易、投資銀行等業務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取得較好經營業績。

與此同時,觀察其2024年年報,則可以窺見其更多出色表現——財富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國際業務、投資交易業務等均同比大增。

其中,投資交易業務增幅最爲明顯,實現營業收入63.44億元,較2023年大增45.91%。該業務業績提升與股市回暖密切相關。2024 年,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和滬深300指數分別較2023年末上漲12.7%、9.3%、13.2% 和14.7%。

在此基礎上,中國銀河證券大力發展基於客需的創新類投資交易業務,以研究、交易、風險管理能力爲依託,提升產品設計及交易服務綜合能力,爲客戶提供一攬子優質多元的金融服務方案。受此影響,其投資交易業務業績得以大幅提升,45.91%的同比增速屬於頭部券商中表現亮眼者。

經紀業務是中國銀河證券的傳統優勢業務。近年來券商普遍進行的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即以經紀業務爲依託。中國銀河證券憑藉經紀業務的優勢,在財富管理轉型上步伐也更快一步。

2024年,其財富管理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大關,高達104.96億元,同比提升15.73%。財富管理業務是爲中國銀河證券營業收入貢獻力度最大的業務條線。

爲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顧問服務,是財富管理轉型成果的一大體現。中國銀河證券的投資顧問聚焦深化買方服務,推進體系化配置方案輸出,打造人才梯隊並創新推出“分佈式”投顧服務,加快發展 ETF 和線上智能投顧。與此同時,中國銀河證券持續優化以資產配置服務爲核心的“銀河金熠”高淨值客戶服務品牌,滿足客戶資產配置和財富傳承等多元需求;加強智能化工具專業賦能,升級自研投顧平臺“G-Winstar”(問TA系統),營銷服務體系持續完善。

有鑑於此,中國銀河證券2024年金融產品銷售規模超過800億元。2024年末,其金融產品保有規模達2111.17億元, 較2023年末增長7.8%,個人養老金累計開戶超過10萬戶,“銀河金熠”累計簽約客戶超過7400人,“金·耀”資產配置系列產品規模突破10億元。

大手筆收購,海外業務迅速破局

客觀而言,相較於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中國銀河證券的國際業務起步並不早,2011年,其方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彼時,中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已經設立14年,中信證券、華泰證券香港子公司也已設立6年和5年。

不過,若論近幾年哪家券商國際業務進步最爲顯著,中國銀河證券則首屈一指。

自2017年起,中國銀河證券通過收購東南亞當地領先券商——馬來西亞聯昌集團旗下證券業務,短短數年即實現國際業務的成功破局。2018年,合資公司銀河—聯昌成立;2023年,中國銀河證券實現對銀河—聯昌的100%控股;2024年4月,更名後的銀河海外正式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銀河海外的歷史比中國銀河證券更爲悠久,銀河海外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79年,甚至較中國銀河證券早十年。彼時,銀河海外前身新加坡G.K.Goh證券成立。經過45年發展,以新加坡起家的銀河海外,已經將業務版圖覆蓋至東南亞十餘個國家,在東南亞地區具備一定影響力。

“收購銀河海外以後,中國銀河證券即可迅速打開東南亞市場,而東南亞正是當前的重點逐鹿賽道。對於中國銀河證券此類資本實力雄厚的海外業務後起者,收購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境外機構,是快速實現海外業務突圍的高效方式。”受訪人士分析道。

如今,藉助銀河海外,中國銀河證券東南亞版圖迅速擴大,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具備顯著優勢,同時在十餘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有所佈局,成爲亞洲地區網絡佈局最廣闊的投資銀行之一。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銀河證券正在探索更多國際業務“搭橋樑”工作。2023 年,其在新加坡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東盟商業領袖峰會,創下中資企業在新加坡舉辦金融峰會的規模之最。

2024年,其舉辦“中國銀河東南亞雙向投資論壇”,推動中國—東盟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2025年,中國銀河證券計劃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深化交流合作。今年1月,其已經協助馬來西亞經濟部舉辦2025東盟經濟論壇,4月,協助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在吉隆坡舉辦東盟投資論壇,積極爲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創造合作機會。

國際業務成效凸顯

目前,中國銀河證券的國際業務主要通過銀河海外與銀河國際控股兩個子公司開展。2024年,兩家子公司均取得了不錯成績。

銀河海外完成品牌重塑並持續鞏固在東南亞核心市場的領先地位,作爲唯一中資金融機構參與協辦馬來西亞政府主導的“吉隆坡20科技大會”,舉辦“2024 中國銀河東南亞雙向投資論壇”和首屆東盟雙碳金融中心網絡研討會,發佈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致力於成爲中國—東盟紐帶並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經紀業務方面,銀河海外在東南亞核心區域繼續保持優勢地位,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市場排名分別爲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均超過10%。

投資銀行業務方面,銀河海外股權和債券累計完成45筆交易,規模達7.22億新加坡元,主導泰國信貸銀行 IPO,募集資金達 73.7億泰銖(約 2.07 億美元),是近年來泰國市場規模最大的IPO項目。

結構化產品方面,其推出股票掛鉤投資票據、信用掛鉤票據及權證產品,覆蓋東盟核心市場,持續強化產品競爭力。

此外,搭建創新投資平臺方面,銀河海外攜手戰略伙伴推出UP交易平臺並致力於拓展東盟地區年輕投資者羣體,開創了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零股交易先河。

銀河國際控股2024年成績單同樣可圈可點。其圍繞“五位一體”“三化一同”發展思路,錨定“國際市場綜合的業務提供商”發展目標,堅持聚焦主責主業,持續加強內地、香港、東盟多地聯動,積極搶抓跨境業務機遇,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

財富管理方面,銀河國際控股積極打造一站式、全鏈條數字金融服務平臺,獲得首批跨境理財通2.0券商試點資格,爲境內外客戶提供覆蓋50個國家和地區、5大資產類別、500只公募基金的全球化資產配置服務;

投資銀行方面,其境內外一體化展業效能不斷彰顯,競爭力持續提升,2024 年完成23個港股IPO項目,承銷278個境外債項目,參與發行158只離岸人民幣債券;

資產管理方面,銀河國際控股打造全品類境外資產管理產品矩陣,設立跨境中國CTA基金,爲國際資本投資內地大宗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提供創新性便利渠道。

在銀河海外與銀河國際控股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中國銀河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提升8.29%。

投資銀行業務逆勢增長

無論從中國銀河證券2024年年報還是2025年一季報來看,其另一個頗爲亮眼的業務條線是投資銀行。

由於2024年新股IPO數量僅爲100家,相較於2023年的313家銳減68.05%;外加A股市場再融資規模同比下降70.0%,使得諸多證券公司2024年同行業績再度縮水。

中國銀河證券2024年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反而逆勢增長11.80%。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年報,其持續加強A股股權融資業務項目儲備,着力提高項目承攬承做標準及綜合服務能力。2024年,實現1單IPO項目超研股份經中國證監會註冊通過,2025年1月22日該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完成再融資項目1單、新三板推薦掛牌項目6單、新三板定向發行項目2單;公告併購重組財務顧問項目4單,交易金額186.67億元,行業排名第八。

與此同時,在債券融資業務方面,中國銀河證券進一步發掘地方政府債、金融債、短期融資券、定向融資工具和中期票據業務機會,債券承銷 規模增速高於行業平均增速。

根據Wind統計,2024年,其債券承銷規模爲4833.43億元,同比增長34.65%,行業排名第七。其中,地方政府債承銷規模2863.53億元,行業排名第五;金融債承銷規模987.86億元,行業排名第十一;中期票據承銷規模410.13億元,行業排名第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河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業績的提升,與其國際業務快速發展不無關聯。多家企業表示,相較於僅在A股佈局的證券公司,其更願意與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業務資源豐富的券商進行合作。如此可以獲得更多海外業務機會。

“如今,中國銀河證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市場均具有一定業務優勢,下一步,我們也希望加大東南亞市場佈局。因此,在投行合作方面,我們將目標鎖定在了中國銀河證券。”某企業高管表示。

從中國銀河證券2024年投行業務來看,其的確取得多項國際成績。典型案例如,協助中國最大的連鎖酒館海倫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完成二次上市,爲國內消費品牌率先踏出了一條新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助力馬來西亞Sunway集團兩次成功完成股票配售項目;協同新加坡知名上市跨國品牌富旺朝與東盟私募股權基金 Ikhlas 資本達成戰略合作;助力具有中國背景的文創產業集團完成對印尼上市公司BINO集團的跨境要約收購。

2025年一季度,中國銀河證券的投行業績同樣表現亮眼,無論是IPO、定增,還是併購重組,均取得不錯成績。

IPO方面,2025年1月,由中國銀河證券保薦並擔任主承銷商的超研股份成功實現深交所上市,募集資金4.3億元。該企業爲國內目前唯一一家同時從事醫學影像設備和工業超聲無損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上市企業。

定增方面,3月,佳電股份完成11.12億元A股定向增發項目,背後同樣是中國銀河證券在擔任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

當前監管頗爲鼓勵的併購重組方面,今年3月,中國銀河證券同樣再下一子。由中國銀河證券擔任獨家獨立財務顧問,賽力斯完成了斥資115億元向華爲收購旗下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10%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交割工作。該起交易是2021年以來標的估值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購買項目,也是2021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交易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購買項目。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