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暴漲40倍!國產芯片要逆襲了?丨芯片戰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駱軼琪 廣州報道

國產AI芯片最近殺瘋了!曾經的“虧損王”寒武紀,最近突然逆襲,一季度營收暴漲40倍!國產芯片真要崛起了嗎?

寒武紀扭虧,關鍵靠兩點——技術硬了,風口來了。

以前國內AI芯片主要依靠進口顯卡,貴還經常被卡脖子。現在寒武紀的國產GPU性能追上來了,加上大模型爆發產生的芯片需求,讓國內企業瘋狂搶算力。

有觀點認爲,2025年有可能成爲政府和運營商算力採購大年。互聯網企業比如字節跳動、騰訊、阿里等公司,也在持續加碼資本開支。

寒武紀自己的說法是,雲端產品線收入大幅增長,就是這種趨勢的印證。

按照慣例,四季度是寒武紀業績集中釋放的時候,但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進一步增長,盈利3.55億元,雖然環比第四季度只增長了31%,但同比增長了2倍多。

拆解其他財務數據可以看到業績可持續性。今年一季度,寒武紀貨幣資金大幅減少67%,意味着用了大量資金做流片等投入型工作;應收賬款增加25.7%,存貨大幅增加55%,這些後續都將陸續轉化成收入。

總體來說,多年虧損的寒武紀經過持續研發投入,疊加AI需求和國內採用自主芯片的趨勢下,業績正式迎來爆發。

但隱患也存在。首先是客戶太集中,2024年,第一大客戶佔了寒武紀銷售額快80%,萬一後續大客戶換人,業績可能有所波動;其次是競爭激烈,外有英偉達多年技術和生態壁壘,內有華爲、壁仞、沐曦等衆多GPU企業貼身肉搏。寒武紀想穩坐C位,得趕緊搞定兩件事——第一,生態,讓更多軟件適配自家芯片,就像安卓手機離不開APP;第二,技術迭代,貿易環境複雜的情況下,必須靠國產供應鏈持續突破。

新的變化是,美國計劃收緊英偉達對中國出口H20芯片。根據央視財經報道,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近日談道,美國政府加強芯片出口管制已對英偉達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海通證券認爲,H20原本佔中國AI推理市場60%份額。如果英偉達受此影響完全退出中國數據中心業務,預計中國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將重構爲華爲、寒武紀、崑崙芯三家公司主導的格局——國產芯片的機會,這不就來了嗎。

不止寒武紀一家,同行海光信息業績也很好。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52.4%,淨利潤同比增長52.87%。

不同的是,寒武紀主要產品是GPU芯片,主要被用來與英偉達旗下產品對標;海光信息旗下主要產品是CPU芯片,在海外的競爭對手主要是英特爾、AMD這些巨頭。

現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真正的機會還在後頭。中國AI產業狂奔,每年需要百萬張GPU;政策也在助攻,東吳證券提到,“領跑者”計劃中對數據中心節能的要求,直接把H20排除在外。

寒武紀的逆襲,是國產芯片“爭氣”的縮影。但想真正比肩英偉達,不能只靠一個客戶或一陣風口。技術自主+生態共贏,纔是終極答案。

你看好國產AI芯片的投資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