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0年翻9倍!全球八成眼鏡用他的材料,看準新興市場「要存活,就得靠稀缺產品」
濟南大自然新材料董事長王克璋,在中國化工業的過剩危機中,帶領企業逆風崛起。圖片來源:莊凱程攝
中國化工產能嚴重過剩,濟南大自然新材料這家臺商,卻在山東逆勢往上游擴張。全球每5支眼鏡,就有4支的材料來自創辦人王克璋的醋酸纖維。他如何讓營收在10年內翻9倍,去年更創下新高?
文 劉光瑩
臺商王克璋創的濟南大自然新材料(以下簡稱「材料」),這名字是怎麼來的?這跟它的主力產品——醋酸纖維有關。
醋酸纖維原料來自尤加利樹的天然木漿,再經化學加工製成。由於這種纖維蓬鬆、柔軟,具良好的過濾與吸附能力,遇到高溫又不會有異味,常用於製作香菸濾嘴、紙尿褲吸水層及面膜不織布,甚至能製出觸感媲美真絲的高級布料。
材料在醋酸纖維絲束的產能排全球第五大,前幾名都是歐美日的領導者。如今,全球每10根香菸當中,就有一根的濾嘴由材料供應。
過去10年,材料的營收翻了9倍,去年營收與獲利都創新高,將近160億元。
鎖定稀缺品,看見人性基本需求
王克璋的創業歷程從尼龍開始。畢業於臺科大化纖系,他最早在德國設備公司當業務,恰逢臺灣化纖業黃金年代。
1988年,王克璋與朋友共同創辦聚隆纖維,至今仍是臺灣最大尼龍加工絲生產廠。幾年後,他領軍到山東擴廠,然而僅僅10年後,他觀察到中國尼龍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尤其在福建地區,他以「撒豆成兵」生動形容。
「要存活,就必須提供稀缺產品,」有此覺悟的王克璋,在1999年、他50歲那年決定二次創業。
一次墨西哥出差,他偶然發現了醋酸絲束。研究後,他發現香菸濾嘴用的醋酸纖維絲束,全球只有4家企業能生產:美國的塞拉尼斯(Celanese)與伊士曼(Eastman)、法國的羅地亞(Rhodia)與日本的大賽璐(Daicel)。
於是從2005年起,材料全力改爲生產醋酸纖維絲束。
在大廠的腳下,王克璋發現了突圍的機會。前四大生產商會優先供應給歐美中日一線菸廠,佔全球3成消費量的其他新興市場卻乏人問津,他決心專攻被忽略的新興市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有13億吸菸人口,其中8成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從烏茲別克搬救兵,到自建供應鏈
眼看找到藍海市場,危機卻來了。有一度,材料在中國的原料供應商被競爭對手惡意併購。將近3年,他們根本買不到上游原料醋酸纖維素。
後來他找到的轉機,居然遠在陌生的國度,中亞的烏茲別克。
這座廠曾是前蘇聯供應香菸纖維的原料廠,沒想到冷戰遺留下來的產線,成了他突破封閉市場的鑰匙。王克璋拚死拚活,從5000公里外的中亞用鐵路把原料一路拉到山東。
直到2008年,四川五糧液集團收購了義大利醋酸原料舊廠並在宜賓投產,他纔將原料來源移回中國。後來公司在臺灣上市後,資金到位,他便着手自建原料廠,將供應鏈掌握在手中。
如今,材料香菸濾嘴的醋酸纖維絲束客戶,超過50個國家,從南美、東歐、北非、中亞、中東、西亞到東南亞,都有他的客戶,服務的品牌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萬寶路、七星、大衛杜夫(Davidoff)、登喜路(Dunhill)等。
「加熱煙」的興起,材料再度抓緊新機會。「加熱煙」的濾嘴使用的醋酸纖維絲束量,是傳統香菸的1.7倍,成爲材料的巨大成長契機。
從濾嘴到眼鏡,再到高級時裝
但醋酸纖維除了香菸濾嘴之外,還有個讓人跌破眼鏡的用途:鏡框。
全世界9成以上膠框眼鏡,原料都是醋酸纖維。王克璋解釋,因爲醋纖材料來自天然材質,較不會引發皮膚不適。
如今材料已是全球前三大膠框眼鏡原料供應廠。全球每5支眼鏡中,就有4支的材料來自王克璋的醋酸纖維。
如今,王克璋的醋酸纖維涵蓋香菸濾嘴到鏡框;最新的上游材料,則切入高級時裝面料。 這和聚酯、尼龍料最大的不同,在於從來自石油、高碳排的材料,轉成來自天然纖維素、碳足跡更低的材料。「王董能從尼龍出發,一直找到化學材料的利基市場,走出新路,這在臺灣紡織領域,的確很不容易,」紡研所副主任彭兆羣說。
【延伸閱讀】
交易量腰斬、房價卻還在漲!解析房市五大實況,央行現階段不該鬆綁?
2025重陽敬老金怎麼領?誰可以領?領多少?全臺資訊一次看
AI世代最夯新職位》爲什麼他們零經驗,年收20萬美元起跳?
富裕退休人士會做而中產階級不做的6件事
爲什麼酒友愈來愈難找?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