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需要增加科學顧問意見的權重嗎?
電影是一種複雜的藝術形式,它融合了文學、音樂、表演和視覺藝術等多種元素,最終呈現給觀衆一個完整的故事或世界。在這個創作過程中,科學顧問的角色顯得尤爲重要。
科學顧問的存在,毋庸置疑是必要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需要”究竟需要到什麼程度?科學顧問的意見是否應該在電影製作中佔據更大的權重?
這個問題並不簡單,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仔細分析。
首先,科學顧問在電影中的價值在於提升影片的沉浸感。所謂沉浸感,就是指觀衆能否完全投入到電影的情節中,能否被影片所打動。簡單地說,電影“抓人”與否,沉浸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電影,觀衆不僅要信服其中的角色,還要接受故事的邏輯和環境設定。而在現代電影中,尤其是那些涉及科學元素的影片,科學顧問的工作就是確保這些邏輯和環境設定儘可能符合科學事實,以增強影片的真實感和可信度。
《流浪地球2》引入了數字生命的概念,並且還呈現了一個比較直觀的數字世界景象(多重房間)。數字生命和數字世界的設定,各種細節和內容卻是貫穿了電影的始終,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房間”,因此將其設計得合理且好看,非常重要。電影劇組從科學顧問團隊裡抽調了一隊人,成立了一個“人工智能組”來做相應的規劃和設計。最終,該小組不負衆望完成了導演組的意圖,電影的最終效果令觀衆們歎爲觀止。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觀衆看到一部科幻電影時,他們期待的是一個即使充滿想象力但仍然合乎邏輯的世界。如果電影中充滿了明顯違反科學常識的情節,觀衆很容易“齣戲”,從而降低觀影體驗。科學顧問通過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創作者構建一個合理的、科學上站得住腳的世界,這對提升觀衆的沉浸感至關重要。
然而,電影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它同時也是一種商品。作爲商品,電影的最終目標是吸引觀衆購票觀看,從而獲得經濟效益。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電影製作人往往需要迎合觀衆的主觀期待,即使這些期待在科學上可能是錯誤的。例如,太空電影中常常能聽到爆炸聲和激烈的槍炮聲,儘管在真實的太空環境中聲音是無法傳播的。但這些聲音效果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戲劇性,使觀衆能夠更加投入地享受電影帶來的視聽體驗。
儘管如此,也有一些電影成功地在科學真實性和觀衆體驗之間找到了平衡。重啓後的《星際迷航》系列電影中有一個情節,當飛船被炸出一個大洞,無數船員被吸入太空。隨着他們進入太空,嚎叫聲瞬間消失,這種處理不僅符合科學常識,還增強了場景的驚悚感和緊張感,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說明,遵從科學真實性並不一定會削弱電影的觀賞性,反而可以創造出更加震撼的效果。
再者,電影製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涉及數百甚至上千人的協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這種複雜的工程中,製片方必須時刻考慮成本問題。不可能無限制地投入,也不可能把所有環節都做到完美無缺。即便科學顧問提出的建議在理論上是有益的,但如果這些建議的實現意味着巨大的額外成本或技術難題,那麼製片方可能不得不權衡取捨。
不過,電影不僅僅是商品,它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產品。電影作爲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觸達數百萬乃至數千萬觀衆的媒介,必然承載着文化傳遞和價值觀傳播的功能。通過電影,觀衆不僅能夠獲得娛樂,還能潛移默化地接受到文化、審美和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在考慮科學顧問對電影的作用時,我們不能僅僅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出發,還要考慮電影對觀衆科學認知的影響。如果一部電影傳遞了錯誤的科學信息,那麼它可能會誤導觀衆,尤其是那些缺乏科學常識的觀衆。反之,如果電影能夠正確地呈現科學原理,不僅能增強觀衆的沉浸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衆的科學素養。
最後,我們可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影視作品是否需要增加科學顧問的意見權重?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科學顧問的工作不僅僅是爲了提升影片的沉浸感,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維護電影的科學準確性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的電影中的科學部分,不僅能夠讓觀衆感受到故事的真實性與合理性,還能激發觀衆對科學的興趣與好奇心。通過電影中生動的科學呈現,觀衆可能會對某個科學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進而主動去學習、瞭解相關的科學知識。這樣的電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公衆的科學素養,讓更多人願意接觸科學、理解科學,從而爲社會的科學認知貢獻力量。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電影作爲一種廣泛傳播的媒介,有責任在娛樂觀衆的同時,傳遞正確的科學觀念。提高科學顧問的意見權重,是確保電影在兼顧商業成功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履行這一責任的關鍵一步。
當然,提高科學顧問的權重並不意味着要在電影製作中追求百分之百的科學準確性。畢竟,電影作爲一種藝術形式,需要在科學與藝術、真實與想象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但在這個平衡點的尋找過程中,科學顧問的意見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電影不僅能夠吸引觀衆,還能通過準確的科學內容引發觀衆的求知慾,讓他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接觸到科學的魅力。因此,無論是爲了電影的商業成功,還是爲了社會的科學認知,提高科學顧問的意見權重都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
作者 | 鄒波 胡桃夾子工作室創始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影融合專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