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著名“爛尾片”《凱莉女王》爲威尼斯電影節拉開序幕
當地時間8月26日,一部名爲《凱莉女王》(Queen Kelly)的無聲電影在威尼斯麗都島可容納逾千人的達爾撒納放映廳舉辦了隆重的首映禮,爲第二天開幕的第82屆威尼斯電影節拉開序幕。
《凱莉女王》作爲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預開幕影片”在麗都島全球首映。
《凱莉女王》不是什麼新片,而是拍攝於將近一百年前的1929年,且是電影史上最著名的“爛尾片”之一。因爲種種原因,它最終沒能全部拍完。這一次,美國電影修復名家丹尼斯·多羅斯(Dennis Doros)據稱憑藉最新掌握的部分原始膠片,配合時下盛行的數字修復手段,拿出了一個全新的修復版,作爲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預開幕影片”在麗都島全球首映。
《凱莉女王》由無聲電影時代的著名導演埃裡希·馮·施特羅海姆執導,主演是當時美國影壇最耀眼的電影明星葛洛麗亞·斯旺森(代表作《日落大道》),而且她還是該片的主要製片人,自掏腰包拍攝這部鴻篇鉅製,最終卻被搞得大傷元氣,後悔不已。
《凱莉女王》劇照
《凱莉女王》的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爲背景,說的是斯旺森飾演的修道院女學生凱莉和一位歐洲王子的愛情故事。不過,王子其實早有婚約,而且這位王妃雖然尚未正式過門,卻以瘋狂和善妒著稱。就這樣,凱莉被迫流亡東非,投奔在當地開妓院的阿姨,並在阿姨死後接管妓院,就此有了“凱莉女王”的名號。
這部影片的立項也始於一段註定以悲劇結尾的戀情。1899年出生的葛洛麗亞·斯旺森,二十多歲就成了好萊塢名演員,派拉蒙甚至爲她開出一年100萬美元片酬的合約(相當於現在的約1.8億美元)。不過,性格倔強的她,一心想要自己當製片人,在推辭這份厚約後,辦起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怎奈斯旺森並不明白演電影和投資電影完全不是一回事。幾部電影拍下來,她債臺高築,銀行存款只剩下65美元。就在此時,一位名叫老約瑟夫·P·肯尼迪的生意人走進了她的生活。很快,他就成了斯旺森的財務顧問兼生活伴侶——儘管兩人當時都有婚姻在身,十多年前,肯尼迪就已和波士頓市長的千金結婚,他的日後成爲美國總統的二兒子約翰·肯尼迪彼時已經十多歲了。
正是在肯尼迪的建議下,斯旺森不情不願地找來埃裡希·馮·施特羅海姆,委託他編劇、執導一部無聲電影。說她不情不願,一是因爲有聲電影此時已經興起,原本一統江湖的無聲電影雖還不至於立即成爲明日黃花,但對於愛嘗新鮮的美國觀衆而言,吸引力已是江河日下。另外,施特羅海姆導演雖然之前就已拍出多部經典,如《情場現形記》《貪婪》等,但他拍起電影來不計成本也是好萊塢出了名的。手頭本就拮据的斯旺森擔心自己經不起這位名導的大手大腳。
斯旺森和施特羅海姆在《凱莉女王》拍攝現場。
果然,1928年11月1日影片開拍之後,斯旺森就有不祥的預感。施特羅海姆事事講究,佈景、服裝、鏡頭的各種細節全都要求做到完美,整個劇組只好跟着加班加點,各種額外支出與日俱增,80萬美元的預算很快就燒掉了一半。堅持到1929年1月21日,斯旺森終於沒法再忍,索性開除了施特羅海姆,而影片後半段在非洲的情節才拍了三分之一不到。
在從非洲打給肯尼迪的越洋電話裡,斯旺森憤怒地抱怨:“我們的導演是個瘋子。”在那之後,施特羅海姆也徹底上了好萊塢的黑名單,再也沒人敢找他當導演。好在,他還能轉行當演員,並在雷諾阿的經典名作《大幻影》中成功飾演反派,延續了屬於他的那段電影傳奇。
《凱莉女王》的拍攝失敗,讓經濟狀況本就不佳的斯旺森又多了一大筆損失。與此同時,她和財務顧問兼情人肯尼迪的關係也因此急轉直下。不久之後,在發現這位波士頓商人實在太精於算計,號稱送給她的禮物卻偷偷記在他自己名下之後,斯旺森毅然與之拗斷,結束了三年的戀情。
1931年年底,爲儘可能減少損失,斯旺森找人補拍了一段《凱莉女王》的收尾戲:輾轉回到歐洲後的凱莉女王最終還是逃不過香消玉殞的命運,王子得到消息趕來,與她的屍體做最後的告別。這樣的處理,和施特羅海姆的原始劇本大不相同,但也是爛尾後的無奈之舉。就這樣,草草拼湊而成的《凱莉女王》又在歐洲和南美等地草草上映了一段時間;而在美國,它卻始終未曾登上過大銀幕。
斯旺森(中)與施特羅海姆(右)在《日落大道》中。
有意思的是,葛洛麗亞·斯旺森與埃裡希·馮·施特羅海姆的緣分並未因此畫下句點。時間快進到1950年,斯旺森在比利·懷爾德執導的黑色喜劇《日落大道》中,飾演過氣電影明星諾瑪,而此時早已成功轉型爲演員的施特羅海姆被請來飾演她前夫——也是一位過氣的導演,只能靠在前妻身邊當管家謀生。影片中段,兩人爲來訪的後輩編劇放映了諾瑪當年演過的一部無聲電影,那正是斯旺森和施特羅海姆當年一起拍攝的《凱莉女王》,而這也成了美國觀衆第一次在大銀幕上間接看到《凱莉女王》的部分片段。
《凱莉女王》劇照
1985年,美國KINO公司拿到了《凱莉女王》的35毫米原始膠片,請來丹尼斯·多羅斯負責修復。他以施特羅海姆的原始劇本爲基礎,靠着一些劇照和字幕提示卡,勉強恢復了該片本應有的完整模樣,並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公開放映,引起轟動。不過,斯旺森已在兩年前的1983年與世長辭,沒法看到這一幕。1989年,KINO公司推出該片的LD(激光大碟),2003年又推出了增加花絮內容的DVD。
這一次仍由多羅斯監製的最新修復版中,又融入了一些此前未公開過的素材。他將這個版本定義爲“重新構想”,希望能儘可能完備地填補上因爲拍攝中途夭折而存在的那些劇情空白,還這部影史傳奇其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