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盜版成“貓鼠遊戲”?

“《哪吒之魔童降世》超清資源17G,1元拍下網盤秒發貨”“2025新春賀歲電影合集拍下秒發”……在某電商平臺,這樣的售賣信息並不鮮見,用戶稍費心思搜索,甚至可以獲取免費的網盤資源。  《2024中國劇集產業年度發展報告》中數據顯示,影視作品盜版問題給視頻平臺帶來的經濟損失已超過200億元。影視盜版問題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著名編劇趙冬苓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我去各個平臺做過一些調研,發現影視盜版現象確實非常嚴重。觀衆完全可以繞過版權方,把資源存到網盤上,然後把盜版鏈接作爲吸引用戶的方法,實現無障礙、很流暢的播放體驗。希望有關方面能夠綜合治理一下,同時從法律上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屢禁不止 新劇上線五分鐘即被盜版

記者發現,影視盜版現象層出不窮,搜索引擎、網盤、短視頻平臺等,爲盜版影視資源的傳播擴散提供了“溫牀”。此前,有數據顯示,刑偵劇《我是刑警》上線僅13天,網盤盜版達8.2萬多條。而在《哪吒之魔童鬧海》熱映中,網盤上就出現了完整版盜版資源。此外《漫長的季節》《慶餘年》《邊水往事》等熱播劇集,也能被輕易獲取全集內容。可謂“新劇上線5分鐘,盜版鋪天蓋地”。  除了傳統的盜版鏈接,短視頻切片解說問題,也令業內人士“頭疼不已”,從“3分鐘看完一部影視劇”到“2個小時超長解說”,再到“跟播”式切條搬運……在她看來,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創作者的權益,也打擊了影視行業的信心。  “過去,三五分鐘的切片視頻,從側面來看,對作品也有傳播的作用。所以沒有引起版權方特別大的關注。現在的問題是,通過切片的方式,觀衆可以無障礙地、不花費任何代價,就把整部劇看了,然後短視頻平臺從中獲益。影視切片也是短視頻平臺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麼做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但著作權方遭受了重大損失。如果拍戲沒有收入,怎麼能再擴大生產呢?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必須得解決,不解決以後誰還去拍片呢?”趙冬苓說。  在趙冬苓看來,盜版讓創作者的心血難以得到正常的回報,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會成爲消費者身上的“迴旋鏢”。

協同合作 助力網絡版權保護綜合治理

“盜版問題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貓鼠遊戲’,必須依靠法律、技術、行業和公衆的協同發力,持續性打擊。”爲此,趙冬苓建議從四個方面加強網絡版權保護綜合治理,“一是要壓實平臺責任,構建全方位監管體系。”包括加強對瀏覽器、搜索引擎、網盤及短視頻等平臺的治理力度,特別是針對熱播作品,應採取刪除、過濾、攔截等有效措施及時阻止侵權視頻傳播,並採取屏蔽等措施防止直播侵權。  “二是完善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趙冬苓建議,各地人民法院提高賠償標準,將賠償金額提高至製作成本的30%,對惡意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三是優化司法保護,縮短維權週期。她建議推動熱播影視作品案件綠色通道機制,提高審理效率。四是推動行業自律與公衆意識提升。她建議建立黑名單制度,由中央網信辦、國家版權局對多次違規的平臺和賬號實施永久封禁,並將其列入行業信用評級體系,與企業年檢掛鉤。同時加強版權宣傳與教育,要求各互聯網平臺在顯著位置設置版權保護提示頁面,並通過新聞媒體開展版權保護宣傳活動,提高公衆拒絕盜版、支持正版的意識。  “自己創作那麼久、嘔心瀝血的作品,被別人白白分享,點擊量還那麼高,這對著作權傷害太大了。”趙冬苓期待通過多方聯動治理,“有效遏制網絡侵權行爲,爲影視行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實習生李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