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搶1.5億用戶!短視頻之後,中國下一個流量戰場被引爆

8月19日消息,在喜馬拉雅、蜻蜓FM等中國各大主流播客平臺上,草根播主紛紛涌現。他們講述個人故事,探討社會議題,播客節目數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局面。

以下爲翻譯內容:

在上海人民廣場附近一棟大樓的26層,程衍樑在一間由辦公室改造而成的錄音棚裡,俯身湊近麥克風,錄製最新一期節目。這檔播客節目吸引了數百萬聽衆。

這位34歲的前記者每週更新兩期,話題包羅萬象:從戰時諜報工作、瀕危物種的保護,到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乃至20世紀的中國女權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何殷震。

行業預測顯示,今年中國播客聽衆總數預計將達到1.5億。程衍樑正是成千上萬名播客主播中的一員,其中大多數爲業餘愛好者。而僅僅五年前,聽衆規模還不到70萬。

這股增長浪潮主要由大量草根播主推動。他們講述着極具個人色彩的故事,探討着各類社會議題。程衍樑說:“和人聊天讓我深受啓發。所以,即便播客不怎麼賺錢,但對我個人而言收穫頗豐。”

在中國,播客與短視頻和遊戲相比仍屬小衆領域,但也正崛起成爲一門大生意。今年6月,擁有約6億用戶的騰訊音樂宣佈,計劃以24億美元收購中國最大播客和有聲書應用喜馬拉雅。

在喜馬拉雅、蘋果播客、蜻蜓FM和小宇宙等幾大主流播客平臺上,節目內容五花八門,從懸疑兇案的敘述,到早餐文化的探討,再到籃球運動的深度解析,不一而足。

37歲的王子月是一位上海藝術家和策展人。今年,她和幾位好友開始錄製一檔播客節目,播出23期節目後,這檔播客節目已吸引了約1.6萬名訂閱者。

王子月形容自己的節目“就像和朋友們聊天一樣”,話題圍繞她們的生活展開,也包括抑鬱症等問題。圍繞這檔播客還逐漸形成了一個社羣,聽衆們在微信上建立了自己的羣。播客提供的自由空間讓她樂在其中。她表示,相較於其他媒體形式,播客爲這類議題提供了更寬鬆的討論空間。

儘管如此,播客內容依然需要遵循相應的規範。例如,根據喜馬拉雅2021年的一份財務文件,該公司會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內容篩選。

小宇宙稱,平臺“將始終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指出,近年來中國播客的內容生態正變得“愈發豐富多元”。(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