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適宜投資,答案一直都很肯定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2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適宜再次投資嗎? 隨着中國股市在今年上漲,全球投資者都在問:中國到底適宜投資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一直都是肯定的。由於各種原因,中國股市曾在進入2020年後下跌,但如果投資者認爲世界第二大市場不適宜投資,那他們就錯了。即使是現在,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沒有發生變化。
正在發生重大轉變的是市場情緒,最近的新聞報道加速了這種轉變: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提供了一種具有成本效益、可替代美國AI的中國方案。如今,投資者尤其是外國投資者重新認識到中國一直以來保持的面貌:一個有一定挑戰但規模龐大、不容忽視,並且能在特定行業孕育重大創新和大量機遇的市場。
地緣政治風險也在逐漸降低。由於對許多國家來說,中國是更重要的貿易伙伴,因此有關風險總是被誇大了。越來越多投資者認識到,中國股價已經變得過於便宜。儘管去年強勢上漲,但進入2025年時,中國仍是全球主要股市中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其股票交易價格僅爲美國平均估值的一半。
這意味着還有大量未被挖掘的價值。目前,中國有250多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且自由現金流收益率超過10%的公司,而美國的這類企業還不足150家。在這250多隻中國公司股票中,除了約20只外,其他都來自非科技行業,主要是生產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的企業,因此,中國股市的機遇並不僅限於互聯網和AI領域。
從某些方面來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比美國的市場經濟更具競爭力。大盤股在中國上市公司中所佔份額較小,爲新入市企業留下更多空間。在11個主要行業中,中國在7個行業的市值集中度低於美國,這意味着每個行業的前五大企業在各自行業市值中的佔比都相對較小。中國科技行業的集中度要低得多,這意味着像DeepSeek這樣異軍突起的民營企業可在巨頭主導程度較低的環境中崛起。
隨着投資者重新計算被低估的中國股市,以及政府賦予市場的更大空間,中國股市可能將持續反彈。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市場中,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投資良機等待被髮掘。對投資者來說,目前股票價格合適的中國市場非常適宜投資。(作者爲美國洛克菲勒國際公司董事長魯奇爾·夏爾馬,王會聰譯)
香港《南華早報》2月26日文章,原題:再投資激增:在華美國企業着眼於長期成功,對未來充滿信心 華南美國商會在26日發佈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去年繼續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再投資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美企仍與其他外企一樣,打算在未來幾年擴大在華現有業務並爭取佔據更多市場份額。
會員企業表示,放眼未來,它們已從在華利潤中撥出145.9億美元,用於未來3到5年在中國開展再投資,以擴大業務並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這一數額較之前的再投資金額增加了33.18%,報告稱“大幅增撥資金彰顯受訪企業對中國市場潛力的新信心”。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表示:“企業正在加大對中國的投入,以確保在這個關鍵市場進一步站穩腳跟。再投資的激增表明它們對中國未來的信心及其希望中美加強合作。企業家們認爲,在中國的持續再投資對自身企業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作者He Huifeng,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