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量子技術年 7領域有望獲新生

迎量子技術年,7大領域有望改革。(路透)

量子電腦技術在各國科技巨擘持續推進下,各界擔心強大的算力可能會威脅比特幣等加密幣的安全性,但事實上執行成本可能遠比破解的獲益還高,目前外界最看好量子技術在新藥研發、電池製造、氣候預測、物流交通等7大領域的應用,有助人類提升醫療品質、改善環境品質。

去年Google在發表量子晶片Willow後,各界開始擔心駭客可能利用量子電腦攻擊比特幣區塊鏈,進而使加密幣市場崩盤,其損害甚至會外溢到傳統金融市場,預期可能會有超過3兆美元的損失。

穩定幣Tether執行長Paolo Ardoino指出,目前比特幣常用的地址爲Pay-to-Public-Key-Hash(P2PKH),在轉帳時只會曝露出經過Hash處理過的公鑰,較能抵禦量子攻擊;不過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錢包地址,爲早期的較脆弱的Pay-to-Public-Key(P2PK)格式,未來量子技術持續發展,可能有充足時間進行破解。

量子技術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可算出超級電腦無法染指的複雜運算,市場普遍認爲將改變7大領域既有規則;首先是新藥研發,可以模擬粒子在分子內交互作用的結果,傳統超級電腦需百億年的時間計算,量子電腦只需幾分鐘。

其次是電池製造,與研發新藥類似,可以模擬各種化學物質結合,以製造出性能更好、壽命更長的電池;第3個則是預測天氣,雖然輝達的AI天氣模擬平臺Earth-2可以精準的預測氣象,不過量子電腦可在更短的時間模擬出多樣態,以進行預測。在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引發大大小小災難間,提升人類即時找出因應對策。再來則是金融領域,大摩、高盛等大型法人機構早已開始研究量子電腦,預期可在短時間內模擬各種交易樣態,進行風險最低、報酬最大的投資;在物流領域部分,可模擬船運、陸運的路線,選出成本最低最快捷的路線。

在減少交通堵塞部分,目前全球多數交通號誌仍無法與路況結合,微軟、豐田與量子新創公司持續研究該領域;量子技術除了解密外,也可進行量子加密,因其不可複製的特性,可保證在傳輸中不被截獲,也不可被逆向解密,可用於軍事、情報等機敏性訊息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