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聯通”與“軟銜接”持續深化 大灣區buff疊滿的快樂你get了嗎?

整理 / 南都·創享灣區記者 吳文偉

6月的粵港澳大灣區,“硬聯通”與“軟銜接”持續深化,各個城市間的聯繫愈發緊密。在這片土地上,交通網絡日臻完善,生活配套持續升級,跨境辦理不斷延伸……讓生活在大灣區的人們,看見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出行更快

灣區首條“無感通行”跨境水上航線啓用

2025年6月1日——澳門內港往返珠海灣仔水上客運航線迎來服務升級,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首條“無感通行”跨境水上航線。

解讀:此次升級的最大亮點是引入“無感通行”技術。旅客只需通過“澳門粵通船務”公衆號完成實名認證後,即可在搭乘航線時直接刷臉快速過閘,全程無需實體票證或人工覈驗,大幅縮短通關時間和提升通行效率,標誌着跨境水上客運智慧化服務的新突破。

深圳至珠海再增兩條海島文旅航線

2025年6月26日——深圳機場碼頭至珠海桂山島、東澳島兩條新“文旅+交通”航線正式開航。航行途中還可觀賞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遠眺深、中、珠、港、澳五城風光。旅客可通過“深圳機場碼頭”公衆號購買船票。

解讀:萬山區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海上節點,坐擁桂山島、東澳島等“網紅”島嶼,正全力向“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的目標邁進,通過串聯更多海島特色資源,打造“一程多站”的文旅消費新模式,讓每座海島都成爲展示灣區濱海風情的窗口。

“深圳到深圳”高鐵大環線來了

2025年7月1日——全國鐵路實施新運行圖。本輪調圖後,首次開行深圳北至深圳北D9720/17、D9718/9次環形高峰線。

解讀:該趟列車途經深圳、惠州、潮州、揭陽、梅州、河源等地,耗時約5個小時,不僅大大縮短了粵東地區與大灣區城市的時空距離,還串聯衆多景點形成粵東旅遊的“黃金走廊”。

廣深港高鐵新增7個內地停靠站點

2025年7月1日——香港高鐵5條長途路線新增7個停靠站點,包括恩平、芙蓉鎮、景德鎮北、樂昌東、咸寧北、漯河西、耒陽西站,連接內地的站點總數增至96個。

解讀:據悉,此次調圖爲近年來變化最大、亮點最多、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精準對接內地發展規劃和港人出行需求,推動區域間要素高效流動。以恩平爲例,從香港西九龍站出發約2.5小時可直達,較此前節省超一半時間,爲旅客出行和區域協同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操作更便

全國首筆跨境支付通業務落地深圳

2025年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線。當日,全國首筆跨境支付通內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匯款業務落地深圳。兩地居民可通過手機銀行“跨境支付通”功能模塊進行跨境匯款,同時還可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到賬幣種爲人民幣或港幣。

解讀:跨境支付通是內地與香港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標誌着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已實現互聯互通,爲兩地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跨境匯款服務。

“澳政易”自助服務機上線,35項服務可跨境辦理

2025年6月30日——廣州、珠海、中山、江門4個大灣區城市的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啓用“澳政易”自助服務機。

解讀:該自助服務機可提供35項常用政務服務,涉及社會福利、身份證明、選民登記、市政服務、稅務查詢、出入境、交通出行共七大類別,助力澳門居民融入灣區生活。在大灣區生活、工作、創業及發展的澳門居民,無需回澳即可跨境辦理多項政務服務。

資源更優

官宣!大灣區大學來了

2025年6月11日——教育部官方網站發佈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公示稱,擬同意設置大灣區大學等10所學校。

解讀:大灣區大學是一所省屬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設有松山湖、濱海灣兩個校區,今年將面向廣東省招收首批本科生。學校的設立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促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助力國家優化高等教育佈局、打造國際教育示範區具有重大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鐵路物流直達成渝經濟圈

2025年6月16日——首趟X268次整車班列從佛山官窯站緩緩啓程,駛向重慶團結村站、成都城廂站。

解讀:作爲佛山地區首趟發往重慶、成都的整車班列,X268次的開通填補了廣佛至成渝方向鐵路運力的空白。這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與成渝經濟圈之間又一高效便捷的鐵路物流新通道正式貫通,兩地產業聯動與供應鏈協同邁入新階段。

香港長者醫療券落地珠海

2025年6月26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擴展至珠海市的兩家醫院,分別爲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和珠海市人民醫院。即日起,年滿65週歲且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長者可在上述兩家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支付指定科室的門診費用。

解讀:目前,珠海市人民醫院開放15個科室、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開放16個科室適用長者醫療券,均涵蓋內科、外科、骨科、口腔科等常見需求。據統計,該計劃已惠及超過178萬名合資格香港長者,提升了跨境醫療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