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業邁向淨零碳排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蔡耀賢:從設計源頭進行減碳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8月份大師講座,今日邀請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蔡耀賢(右3)專題演講。圖/曾麗芳
在2050淨零碳排政策全面推進之際,建築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國內淨零建築政策重要推手、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蔡耀賢表示,減碳要由「設計」做起,營建產業更需要重視的是,從設計源頭進行減碳,且要懂得善用科技。例如運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BIM)將碳排、室內環境品質,以及與營建成本進行多目的最佳化最新技術,藉此實踐高性能、低碳排、低成本的設計方案。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8月份大師講座,今(13)日下午邀請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蔡耀賢,以「邁向淨零建築的藍海策略」爲題,從永續、健康與智慧三大面向切入,深入剖析政策引導下的技術革新與住宅設計實務,爲業界揭示綠色建築下一波關鍵趨勢。
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楊志鵬指出,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全球建築與營造業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約37%,用電與用能消耗佔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的近40%,因此被視爲各國淨零碳排政策的首要推動領域之一。8月大師講座延續「淨零」主題,聚焦產業如何迴應減碳政策,邀請身兼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臺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理事長與臺灣建築學會研究發展委員會主委蔡耀賢,分享實戰經驗。
楊志鵬表示,蔡耀賢爲「永續建築設計工學研究室」主持人,長年致力於將建築環境控制與模擬技術整合進設計流程,推動健康、環保與人本導向的空間理念,並積極參與我國綠建築、綠建材、建築能效與建築蘊含碳排政策制定,可說是國內淨零建築政策的重要推手。
「我要傳遞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就是減碳要由『設計』做起」,蔡耀賢指出,居住者的節能行爲是一回事,然而現今在營建產業中更需要重視的是從設計源頭來進行減碳,因爲建築體取之於土地、立基於土地,「營造永續與環境永續之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蔡耀賢的演講聚焦在三大核心概念:永續、健康與智慧,從公共政策與法規走向技術工具與住宅實作,建構出具體可行的策略藍圖。講座中也分享了集合住宅設計流程中,運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BIM)將碳排、室內環境品質以及與營建成本進行多目的最佳化的最新技術,藉以實踐高性能、低碳排、低成本的設計方案。
隨着永續浪潮席捲全球,建築產業必須重新思考空間設計與能源使用的關係。本次講座將爲臺灣建築人提供系統化的前瞻視角與可實踐的技術策略,不僅是淨零轉型的知識交流,更是一場產學政策合力下的未來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