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環境指標!全臺數量大幅減少 縱管處辦講座守護生態之光

▲臺灣夏夜閃爍着點點螢光,如今美景已不如往昔令人扼腕。(圖/縱管處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全球最盛大的環境節日,旨在喚起大衆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及關注,縱管處爲共同響應並推廣環境教育,將於年4月19日(星期六)舉辦「螢光漫舞」生態講座,邀請民衆共同探索螢火蟲的奧秘,思考螢火蟲與生態環境的關聯。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淨水與衛生」,是爲確保人類獲得乾淨水資源、衛生設施及促進永續管理。而水資源也影響着許多生物,部分物種亦對水質變化非常敏感,螢火蟲就是一種對環境極爲敏感的指標生物,其幼蟲生活在未受污染的環境,成蟲以發光行爲求偶並繁衍。然而,隨着人類開發行爲、農業用藥、環境變遷及光害等影響,螢火蟲棲地逐漸縮減、消失,導致族羣數量大幅下降。30年前臺灣夏夜閃爍着點點螢光,如今美景已不如往昔,而螢火蟲覆育不僅是守護一個物種,也代表人類應思考如何維護生物、棲地的多樣性與永續利用。

近年臺灣各地積極推動螢火蟲覆育行動,透過棲地營造與環境保護,希望找回這些屬於臺灣土地的「居民」,執行復育行動同時也需要對螢火蟲有充足的認識,避免錯誤引種,衍生生態問題;因此本次活動邀請致力於研究與覆育螢火蟲多年的王億傑老師,透過「尋螢-賞螢-助螢」,帶領民衆認識臺灣的螢火蟲,以及瞭解臺灣與鄰近國家如何進行復育工作。講座下半場結合「2025鯉魚潭賞螢季-趣看火金姑」活動,讓民衆親眼觀察及體驗螢火蟲的魅力,感受鯉魚潭夜間生態之美。

縱管處許宗民處長表示,期盼透過「螢光漫舞」生態講座,使大衆關心環境保護議題、學習與大自然共存共榮,並一起守護生態資源,讓螢火蟲的光芒再次點亮夜空。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邀請您一同響應世界地球日,以行動守護我們的地球!

活動報名:https://www.erv-nsa.gov.tw/go/w9aAApav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