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後期聖徒教會投入花蓮救災 辛苦勞累卻滿心感恩

後期聖徒教會志工投入花蓮光復鄉堰塞災變救災、滿心感恩。圖/志工張徐純媺、郭靜雯提供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崩陷造成嚴重災情,基督教後期聖徒教會花蓮在地與臺東、高雄、臺南等地誌工投入協助災民整理家園,今天陸續收工,雖然辛苦勞累,卻覺得感恩與欣慰。

在地誌工郭靜雯說,9月27日開始花蓮、臺東教會與傳教士在花蓮支聯會教堂集合。貨車將所有打掃用具整裝上車,運往光復大進國小待命。成員手提水桶、圓鍬,搭乘火車前往。月臺上擠滿身穿雨鞋、手拿圓鍬、全副救援裝備的人潮。他們這座50人看到這幕場景令人振奮與感動。

她說,雖然車廂內擠滿如沙丁魚般的人羣,大家都懷着同樣的心志前去幫忙,彼此加油打氣,眼神中滿是力量,彷彿保家衛國的戰士,盡一己之力投入重建。全臺民衆以不同方式愛着這片土地,提供物資金錢、機具與人力,每一個畫面都是最美麗的風景。他們分成五組前往不同家庭協助。

志工穿着雨鞋,手拎水桶、肩扛圓鍬,走在滿是泥濘的街道上。厚重的泥水深淺不一,一不小心就會滑倒。軍車、大卡車、消防車、挖土機、鏟土機等機具忙碌不歇,清理道路淤泥與垃圾。志工與國軍弟兄並肩合作,重複各自的動作,默默堅持。

進入受災家庭放下揹包、戴上手套,用圓鍬開始鏟泥,一鏟一鏟、一桶一桶接力搬運至路邊。每戶牆壁上都清晰留有近一層樓高的水痕,屋內淤泥厚數十公分。每一次鏟泥都需傾盡全力,才能將黏重的泥土裝入水桶或手推車。

志工說,整天下來,雖無處休息,廁所稀少,動作單調且勞累,但大家都默默付出,沒有抱怨,甚至互相幫忙與體諒。每一戶受助的居民都滿懷感謝,因爲若無這些人力支援,他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我們來到這片需要幫助的土地,盡一份心力,只盼光復能早日恢復原有的榮景。

教會花蓮支聯會會長機文生說,「雖然腰快斷了」,但看到許多獨居長者無力清理,心中十分不捨,再累也要繼續鏟泥。很感謝能與各地年輕人和團體並肩支援,感動莫名。身上的污泥根本算不了什麼。

機文生說,這次參與光復救援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同心合一」的力量。當我與來自全臺的弟兄姊妹和志工們一同鏟泥、搬運時,雖然滿身泥濘、腰痠背痛,但心裡卻充滿感恩與力量。看見居民臉上流露出的感激,讓我明白我們的付出雖小,卻帶來了極大的盼望。

教會花蓮支聯會感謝臺灣各地的會友志工來相助,尤其北高雄支聯會得知災變立即聯絡提供3部高壓清洗機、一批圓鍬、清掃用具、雨鞋等25 日自高雄運送到花蓮。教會公共事務部門也提供經費購置志工所需用具。

後期聖徒教會志工投入花蓮光復鄉堰塞災變救災、滿心感恩。圖/志工張徐純媺、郭靜雯提供

後期聖徒教會志工投入花蓮光復鄉堰塞災變救災、滿心感恩。圖/志工張徐純媺、郭靜雯提供

後期聖徒教會志工投入花蓮光復鄉堰塞災變救災、滿心感恩。圖/志工張徐純媺、郭靜雯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