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畢業薪資排名top10!

英國其實有很多榜單,比如最受僱主青睞的榜單,學生滿意度最高的榜單,最美校園的榜單等等。今天我們聊下英國大學畢業薪資排名這個榜單。

雖然這個榜單主要是統計本土學生,和咱們中國留學生關係不大。但好的學校,說明人家資源多,career service多,對於想留下來的學生,其實也是一個數據參考。

這個榜單是根據HESA發佈的【2024畢業生成果調查數據】,是根據畢業生在通過第一份全職工作賺錢的薪資爲數據計算的。前10陣容如下:

No.1 LSE,平均年薪39966

LSE在英國的地位真的比各位想象中的還要強,國內的學生喜歡看什麼qs排名,lse這個東西不佔優勢。但人家在本土沒的說的,投行第一target school不是隨便吹的。就是有這個實力。

你以爲人家是社科強校,其實誤解大了,人家還是商科強校,lse本身就很多金融類的相關專業,外加本身具離倫敦金融城野近,人家和業界就聯繫密切。教授本身可能就來自業界,有豐富的投行或券商工作經驗。可能就自帶資源。

校友本身就有圈子,lse的核心專業,尤其是金融的那幾個主要方向,難度其實還要高於ic的,只不過ic需要面試,看上去更有格調一些而已。

LSE屬於那教室在國會大廈隔壁,下課就去投行搬磚的那種學校,畢業生人均頭像西裝革履,簡潔清一色寫着致力於解決全球不平等問題。額,就是這麼魔性。

No.2 IC,平均年薪37823

IC這個學校其實一直是被lse壓制一頭的,這些年尤其變得火爆了而已。

兩個學校的風格也不一樣,ic比較注重實踐,很看重職業規劃,也很看重畢業生畢業表現,這點在學校的申請裡面就可以體現。你需要填career plan才行。而且需要你體現出你利他的一面,以及能給學校能帶來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ic的核心專業其實不多,所以每個專業申請量都比較大,外加本身是理工科爲基礎的學校,所以底子厚,排名好,這不qs排名都幹到第二了,直接把劍橋都拉下來了。雖然是正常的週期性輪替,但能進top2也是很有牌面的。

ic的畢業生其實選擇創業的會比較多,就讀完後創辦自己的企業的會特別多。選擇就業的話,基本會去大公司和大廠爲主,尤其在金融,諮詢,市場,運營管理等方向。還有不少去做管培生的。少部分學生纔會選繼續讀博士或mba學位去。

No.3 牛劍

劍橋平均年薪:£36,108

牛津平均年薪:£35,193

牛劍的畢業生年薪沒有lse的高?其實也正常的,畢竟這兩個學校更在乎理論研究性的東西,不那麼push就業的。很多學生畢業後繼續進修的多。

當然,有了牛劍的背書,你如果是中國學生,選擇回國,那就是另外有說法了。這個學校會給你解決很多信任度的問題。這就是名校的光環,就你牛劍畢業的啊?

這能代表你智歷一定不低,你家庭條件也不錯,你最起碼也是個精英起步。你的話就可能更有說服力,你無論是創業,還是去工作,人家就願意給你機會,願意給你成交,你向下兼容的空間就很大。比如你劍橋教育專業畢業的,你賣知識付費課程,你都比別人成交更快。家長就是信任你。

所以我覺得牛劍這種級別的學校,和實際好就業的學校是有差別的。牛劍本身申請一堆理論的材料,需要你交written work,需要你交Research Proposal,很多理論的東西,你煩都煩死了。但只要能順利錄取和畢業,學校的名頭反而不是lse這種能給的。

總了個結:其他剩餘六個學校分別是ucl,Warwick,kcl,Durham,QMUL,Edinburgh。薪資都在31970胖以上。

尤其是華威,最近蠻多中國學生噴華威的,覺得qs下降太多,不配王曼愛華的稱號。但說實話,人家商學院的確頂,的確就是g5的最佳替補學校。很多去不了ic的就去華威了,學校和業界的聯繫也多。這種聯繫如果你有方法論去轉化的話,一樣是可以作用到中國學生的,可惜很多中國學生弄不來這個,覺得費勁。

還有就是杜倫這種學校,在本土也是比你想象的更有號召力的學校。我就挺鬱悶有些學生寧願去Bristol或Glasgow也不去Durham的。就損失的確更大。杜倫這個學校的底蘊,古老程度,各方面都是更有優勢的,而且學生質量其實會更高。本土這邊新錢和老錢其實去的更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