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AE龍焰雷射投入烏克蘭戰場

雷射武器經過50多年的研發,已逐漸成熟。(摘自美國海軍)

雷射武器最大的技術困難點,在於所需能量很高,因此體積龐大、動力強勁的軍艦,反而是最適合雷射武器的載臺。

2014年,美國海軍曾於在龐塞號船塢登陸艦(USS Ponce)上測試3萬瓦的雷射武器,可以摧毀小型無人機、也能引爆火箭推進榴彈(RPG),並燒燬了一艘剛性船體充氣艇(RHIB)的發動機。

到了2020年,美國海軍排水量2.5萬噸的波特蘭號(USS Portland,LPD-27)兩棲運輸艦,加裝了「高能雷射武器系統」(LWSD),採用固態雷射、功率15萬瓦,該艦在紅海-亞丁灣巡弋期間,曾經擊落一架飛行中的無人機,以及1個水上目標。

幾乎在同時,美國海軍又提出「海利歐斯」(HELIOS)雷射武器計劃,這是「雷射與整合式光學致盲與監視系統」的縮寫,同時也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馬車伕。從它的計劃名來看,海利歐斯同時具備令對手視覺出現暫時失明(眩光),以及打擊無人機、打擊無人快艇的功能。

海利歐斯的功率可以調整,在6萬~12萬之間,首具武器安裝在普雷貝爾號驅逐艦(USS Preble,DDG-88)上,成爲美軍首款正式與神盾系統連線的艦載雷射武器。

在今年1月,美國海軍發表了普雷布爾號的測試報導,雖然沒有提到效果與威力,但是表示該武器已進行對無人機目標的評估,並且附了一段10秒鐘的雷射武器影片,在紅外線波段下,強烈的光束顯得特別耀眼。

美國海軍發佈普雷布爾號驅逐艦(USS Preble DDG-88)的雷射光束。(圖/NASA)

許多海軍專家相信,海利歐斯代表海上作戰的一大進步,它與傳統的彈藥型武器不同,光束能量在理論上是沒有彈藥限制的,快速的作戰反應能力以及較低的每次作戰成本,都是海戰的未來。不過,雷射光束必然會受到環境影響,包括海浪、霧氣、雲層等天候條件,都會減低光束的效果。因此它應該不能完全取代彈藥型武器,只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節省軍艦的彈藥。

除了美國,英國也在積極開發雷射防禦武器,它是5萬瓦級雷射,採用固態裝置激發,由玻璃纖維束組成,使用英國研發的光束組合系統把多道光束結合成更集中的單光束。它的砲塔旁配有輔助雷射和光電相機,具有目標探器和光束校正的功能。

英國國防部在去年發佈了一張被「龍焰」燒穿的迫擊砲照片,顯示龍焰也可以在短期間燒燬薄金屬外殼。雷射武器的優點不僅在於能夠在1公里的射程內,燒出10元硬幣大小的洞,這樣的效果足以摧毀來襲的無人機與砲彈。

並且根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剛獲得一種稱爲「三叉戟」(Tryzub)的雷射武器,據烏克蘭武裝部隊無人系統部隊司令蘇哈列夫斯基(Vadym Sukharevsky)上校表示,三叉戟雷射器可以擊落2公里高度的無人機,並且目前還正在精進,努力提高射程。

由於三叉戟雷射武器是第一回聽說,因此不少媒體推測,該武器應該是英國提供的龍焰,可能是借調、戰場派駐的方式,送到烏克蘭進行戰場測試。

以色列有着全球最密集的防空網,其中最出名的是專門攔截土製火箭、迫擊砲的「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然而相比於由鐵管、砂糖、肥料製作的土製火箭只需幾十美元,一枚鐵穹攔截飛彈就需要5萬美元,特別的不划算。因此以色列政府提出「鐵束」(Iron Beam)雷射武器計劃,指定包括拉斐爾(Rafael)、埃爾比特(Elbit)等以色列國防工業商共同合作,希望加快研發與生產效率,期望在2025年完成。

鐵束的功能與鐵穹相似,都是擊落較小的彈體,比如鐵管制火箭、迫擊砲、無人機等等。不過,多數的威脅物都很廉價,比鐵穹攔截飛彈的單位價格還低,這使得攔截的成本壓力很大。據報導,一次光束燒灼的平均成本大約1000美元,而鐵穹攔截飛彈1枚卻要4萬~5萬美元,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在拉斐爾公司網站上,將鐵束描述爲「10萬瓦高能量雷射武器系統」,這也是爲國際同類型雷射武器系統中,功率較大的一種。據該公司稱,鐵束的有效範圍在數百公尺到數公里之間。(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